人工原子改寫量子規則,創造光控制的新紀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25 日 11:20 | 分類 尖端科技 , 科技教育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人工原子改寫量子規則,創造光控制的新紀元

量子物體通常難以被直接觀察,如單個分子或原子,需要借助特殊的顯微鏡。然而,維也納工業大學(TU Wien)和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ISTA)的研究人員實現了一項突破研究。他們利用超導電路構造出「人工原子」,這些量子結構的長度達到數百微米,對日常標準而言仍然很小,但在量子物理領域中已算「巨無霸」等級,而且可在一定條件下用肉眼觀察。

這些超導電路結構在低溫下能讓電流無阻力流動,與天然原子的固定特性不同,其物理屬性可被精確定制,為科學家提供了探索各種量子現象的新契機。這些人工原子透過耦合(相互結合)設計,可開發出一種能儲存和提取光的系統,為未來量子實驗提供關鍵技術支持。這項研究由ISTA的Johannes Fink團隊負責實驗,並由TU Wien理論物理研究所的Stefan Rotter提供理論支持。相關成果已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量子物理的核心特性之一是能量離散性,物體只能擁有特定的能量值,研究人員利用人工原子的高度可定制性,讓其達到不同的能源狀態,並透過微波技術操控與調節相互作用。微波透過特殊的金屬共振器傳輸,其部分輻射會進入人工原子,實現光子在系統中的精確交換與控制。這提供了無與倫比的靈活性和操作自由度,使科學家能實現天然量子物體無法達成的功能。

在正確設計的條件下,這些人工原子還可以生成節奏精確的量子光脈衝。短暫的微波脈衝經過與人工原子作用後,可產生一系列分隔精確的量子光脈衝,類似於一個晶片等級的量子計時器。該技術甚至能用來生成單獨且清晰分離的光子,或者做為量子記憶體,實現光子儲存與釋放的功能,為量子科學帶來更多創新應用的可能性。

(首圖為超導電路的顯微圖像,超導電路正被用於創建新型量子系統,這些系統比起天然的量子系統(如原子)更容易控制且更具可調性,來源:維也納工業大學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