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騙局還是真實突破?微軟馬約拉納粒子研究又引爭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13 日 15:45 | 分類 Microsoft , 尖端科技 , 晶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量子騙局還是真實突破?微軟馬約拉納粒子研究又引爭議

微軟近期宣布的量子計算突破再掀爭議。該公司宣稱,透過其全新設計的「Majorana 1」量子晶片,他們成功捕捉並操控馬約拉納粒子(Majorana particle),進而創造出穩定且可擴展的拓撲量子位元。這項技術若成立,將是量子計算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然而,學術界對此表示深深懷疑,甚至有人形容為一項「尚未被證實的基礎理論」。

馬約拉納粒子最早於1937年被理論化,但科學家迄今無法確定其真實存在。微軟表示,他們透過突破性材料「拓撲超導體」,能有效捕捉這些粒子,並用於克服量子位元的不穩定性。然而,回顧2018年,微軟曾經公開聲稱觀測到馬約拉納粒子,但其結果於2021年撤回,因此現今的聲明再次遭遇信任危機。

科學界批評的主力包括英國的Henry Legg教授與美國的Sergey Frolov教授。他們指出,微軟的論文存在測量範圍不一致、實驗代碼變動及對「拓撲」概念的模糊化等問題。尤其是Frolov教授,直指該項聲明「本質上是一項欺詐性計畫」,並強調微軟的技術建基於尚未被證實的物理學原理,難以令人信服。

微軟方面則認為,他們的數據具有可信度,並透露自2024年提交其論文到2025年《自然》雜誌發表期間,技術取得了更多進展。研究員Chetan Nayak表示,團隊計劃在即將舉辦的美國物理學會(APS)會議上公布更多實驗細節。然而,Frolov教授等批評者認為這次會議可能無法徹底解決爭議,因為部分選定研究人員個別檢視資料後已表達失望。

目前,微軟面臨的挑戰是說服深感懷疑的學術界,儘管公司力圖展示完整證據,但聲明的可信度仍取決於是否能提供確鑿的實驗數據與可重複性。這場關於量子突破的拉鋸戰仍在持續,微軟能否證明其技術有效,將是其未來能否成為量子計算領域領導者的關鍵。

(首圖來源:微軟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