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在 3 月 21 日公布空軍第六代戰機 NGAD 計畫由波音勝出,並宣布編號為 F-47 時,發表現場展示的概念圖中,新戰機出現鴨翼設計引起議論。
▲ F-47 發表會概念圖出現鴨翼設計造成各界議論。(Source:U.S. Air Force)
川普在國防部長赫格賽斯和空軍參謀長歐爾文上將陪同下,宣布由波音贏得 NGAD 標案,並將代號定為 F-47,歐爾文解釋之所以一下從 F-22、F-35 跳到 47,是為了同時紀念美國空軍前身,陸軍航空軍在二戰期間的經典戰機 P-47,和空軍於 1947 年正式建軍,以及川普身為美國第 47 任總統三大原因。
在發表現場中,川普兩側各有一張 F-47 的概念圖,左邊的正面圖示中,機首兩側有明顯的鴨翼設計,右邊示意圖的鴨翼雖然較不明顯但仍可辨識,此外兩張概念圖中都沒有透露機尾設計,因此 F-47 的鴨翼和有沒有垂直尾翼,成為網路上爭論的主題。
中國解放軍在 2016 年首度公開殲-20,同時採用垂直尾翼和可動式鴨翼設計,而這兩種設計都不利於降低雷達截面積,因此近十年來各界談到殲-20 時多半看衰其匿蹤能力表現。
當 F-47 發表會時出現鴨翼設計,也讓各方質疑美國空軍是否對六代戰機匿蹤能力產生妥協,因為先前無論是波音自己,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洛普格魯曼透漏出的概念圖,都沒有鴨翼和垂直尾翼設計。
戰機設計概念中,垂直尾翼和鴨翼對於機身敏捷和機動性有很大提升,但相對會增加雷達反射面積,而鴨翼對於最重要的機身正面匿蹤性能影響最大,因此 B-2 和 B-21 這種極度強調匿蹤性能的轟炸機,皆採取無垂尾和翼身融合設計,以求最大程度降低雷達反射。
而 F-22 和 F-35 靠著垂直尾翼和強大的發動機,以及機身設計和材料工程,維持了匿蹤性和機動性間的平衡,因此外界原先大多預期 NGAD 會以類似 YF-23 的無垂尾、無鴨翼構型,並以近三十年來的新技術彌補敏捷和機動性上不足。
不過當 F-47 概念圖出現鴨翼之後,證明美軍仍然必須在匿蹤和機動性之間做出選擇,若是採用無垂尾設計,使用向量推力雖然可彌補機動力不足,但機身和發動機結構會變得複雜,重量和成本也會上升,也對空軍目前最重視的航程有不小影響。
因此 F-47 若是無垂尾設計,且不使用向量推力,那採用鴨翼也可彌補機動性不足的問題,但缺點就是正面匿蹤性會降低,這必須等到更多技術細節公開後,才能解釋美軍要如何讓有鴨翼的 F-47 具備至少與 F-22 和 F-35 同等級的匿蹤能力。
若是機身外型正式公佈後,是既有鴨翼又有垂直尾翼構型的話,那美國空軍就更需要解釋以同樣的構型設計,美軍具備什麼樣的黑科技可以讓 F-47 擁有比殲-20 更優秀的匿蹤性能。
不過以目前發表會的概念圖仍遮遮掩掩的情況看來,F-47 的真實設計還有待美國空軍正式公開才能得知。
- What The F-47’s Canards Say About The Rest Of Its Design
- See the competing F-47 stealth fighter jet concepts from Boeing, Lockheed, and more that led to the Air Force’s NGAD
(首圖來源:United States Air Forc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