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史丹佛大學最新《2025 年人工智慧指數報告》,美中人工智慧(AI)模型性能差距顯著縮小,從 2023 年雙位數降至僅 0.3%。報告揭示中國 AI 領域快速進展,尤其 AI 論文及專利產出,中國領先全球。儘管美國仍在尖端模型方面保持優勢,擁有 40 個與中國 15 個比較的先進模型,但兩國競爭愈發激烈。
中國企業DeepSeek-R1模型多任務語言理解測試(MMLU)表現出色,與美國GPT-4不相上下。2023年,中國頂尖模型MMLU落後美國近20個百分點,但到2024年底,差距縮小至僅0.3%。


(Source:史丹佛大學)
除了性能提升,報告還強調小型模型崛起。2022年,5,400億參數的模型才能在MMLU得分超過60%,2024年僅需38億參數的微軟Phi-3-mini便可達此標準,顯示AI模型效率顯著提升。查詢成本也大幅下降,從2022年每百萬token 20美元降至2024年0.07美元。
AI技術開放權重模型逐漸成為主流,2024年開放與封閉模型的性能差距縮減至1.7%。專家指出,這趨勢使小型團隊能夠透過新算法挑戰大型企業,顯示AI開發的多樣化與活力。
然報告也提醒AI技術的潛在挑戰。2024年,美國企業使用AI的比例從55%上升至78%,但同時AI事故量也增至233宗,涉及深偽圖像等問題,令人擔憂。訓練數據規模每八個月翻倍後,將來數據來源或依賴合成數據以應付挑戰。
- 史丹佛調查:中美AI的性能差距縮小至1.7%
- 美大學 AI 研究報告出爐 「中美差距縮窄至 0.3%」
- DeepSeek, Alibaba help China narrow gap with US in leading AI models: Stanford report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