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 年不只陳奕迅在城市車站借用〈你的背包〉(也太老哏),微軟也發表廣為人知的 Windows 95,開啟了微軟帝國。
微軟成功其實更早就開始了。1995年以前,MS-DOS、Windows 3.x……每個產品都在電腦世界留下驚人里程碑──這些產品銷路都相當不錯,讓老闆蟬聯世界首富多年。即便如此,微軟成功一直只能用「厲害」形容,而不能說「無與倫比」。
但1995年底,萬眾矚目的Windows 95出現後,改變了一切。
Windows 3.x雖然是所謂的圖形環境,但「只是有圖形」,操作不直覺且難管理。DOS時代檔案系統不能打中文,且檔名長度受限所謂8.3,命令列還有兩大難處:難學且難用。當時圖形硬體也處於萌芽階段,價格昂貴且標準紊亂。
1995年以前,PC界電腦環境從根部就營養不良,有能力主導的電腦公司也沒有端出像樣產品。
終於,電腦界等到了救世主:Windows 95。
▲ 30年前的「開始」:Windows 95桌面是真的有「開始」字樣讓你按,真心不騙(其實到Windows XP都還有)。
很多人不喜歡Windows 11
但距離1995年已過去30年。2025年大眾對Windows的熱情恐怕消磨殆盡,但Windows絕對仍是「市占率」、「影響力」最大的作業系統,毋庸置疑。
Windows歷經多次改變,但每次改良都不是一帆風順,通常「褒貶不一」(借用Steam玩家的評語)。身為市占率最大的電腦作業系統,一舉一動都容易招致嚴厲批評,似乎無可厚非。
可惜事情並非如此。Windows 11各項改動,讓最想說好話的評論家都一言難盡。
Windows 11各種升級要求,在此不一一評論,畢竟商業產品,微軟當然可以要求,用戶也能不接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大不了換個環境,另起爐灶即可。且現在不比以往,蘋果macOS,千百種Linux OS,都能堪當電腦作業系統大任,甚至用平板電腦或手機工作也不是不行。不喜歡Windows?那就換一個。
但本文不談這些,只談Windows 11的「開始」怎麼開始的。
熟記Windws開始的「三層次」
如果微軟最大成功從Windows 95開始,那Windows 95最大重點就是從「開始」開始。(繞口令?)
「開始」在Windows 95還真的有「Start」按鈕,中文版就直翻成「開始」。桌面大大的「開始」字樣,提醒你從這裡開始。筆者寫拙作《Windows 95 Step by Step》時天天都要與「開始」按鈕為伍。
30年後,軟體設計哲學和當初很不同。東西最好藏起來讓你看不到(有時藏太深甚至找不到),桌面只剩各種「圖示」,幸好用戶還知道哪個是「開始」──知道吧?讀者知道吧?(抓住肩膀搖晃)
用專業術語說,Windows「開始」是「程式啟動器」,英文名字是「Program Launcher」,但啟動器其實有三層次:
- 最常用放「工作列」,「按一下」圖示就執行程式。
- 次常用放「開始」,「按開始」後再「按一下圖示」,按兩下滑鼠左鍵就執行程式。
- 不太常用,但反正包在Windows裡的,要按「開始」再按「全部」,照字母順序尋找想執行的程式。也就是說「至少按三下」滑鼠按鍵才能執行程式。
▲ 執行Windows程式的三層次:按一下、按兩下、按三下滑鼠左鍵,但Windows改動很多小地方,且幾乎沒有任何好處,讓習慣Windows的老用戶和開發者都對改動憤怒不已。
這樣看來,用電腦娛樂或工作,都得腦筋清楚才行,不然會找不到需要用到的程式。
進階(但不多)的滑鼠右鍵開始
上述三層次是使用Windows「開始」的基本素養,但只有基本素養還不夠。附贈幾個必學但一般人不知道的「中階」技巧:
常用程式也能放桌面:其實Windows最早「兵家必爭之地」是桌面,把程式捷徑放桌面,想執行就點兩下,乃從古至今最直覺的方法,畢竟誰不是把常用東西放桌上呢?(據說克雷不是,但誰是克雷?小聲說文章最後有說明)
▲ 新Windows就像剛整理完的桌面,等著被弄亂,幾乎啥都沒有。但微軟放了兩樣東西:垃圾桶和Edge瀏覽器,可見其重要性。
程式放桌面不是不行,只是已被大家「避免使用」,因怕桌面過度混亂(以此為題的迷因多不勝數)。所以建議各位手動把常用程式釘選到工作列。
▲ 到「開始」找到想釘選的程式,按滑鼠右鍵選「釘選到工作列」或「釘選到開始」。釘選到工作列,以後按桌面下方工作列一次即可執行(最常用的程式釘選在這)。釘選到開始的,要按「開始」鈕後才能找到(次常用程式釘選在這,但筆者幾乎不用)。
「開始按鈕」按滑鼠右鍵,可找到「重要但不一定常用」的程式:「稍微懂Windows」的使用者,「開始」按鈕按滑鼠右鍵,可找到「不常用到,但十分重要」的程式,如裝置管理員。若知道這個,就算是進階使用者了(條件真容易滿足)。
▲ 用「滑鼠右鍵」按「開始」,會有一些「不常用但重要」的功能出現,對系統設定、管理等很實用。
直接用文字搜尋想用的程式:筆者應是從Windows 10開始愛用此功能,簡單說就是「不用慢慢捲動翻找,想執行什麼程式就直接搜尋」。
Windows搜尋框筆者覺得「堪用」,不必精確輸入,大概意思也能找到對應功能,且打英文也能找到對應中文程式,稱得上非常友善。有時在開始翻找半天找不到的,還不如直接搜尋碰運氣,通常結果都不錯。
▲ 舉例想更新Windows(有多想不開),就輸入「update」,會直接找到「檢查更新」項目,比自己慢慢翻找快多了。
Windows 11有很多小問題,但都有解決方案
身為最新作業系統,Windows 11許多設計招致批評,有機會筆者會再寫一篇文章,專門講批評和解決之道(老高口吻)。因是滿滿的大平台,雖然毛病很多,但使用者也多,解決方案相對容易找到。只是若一股腦寫完,會讓大腦不堪負荷,請容筆者分篇詳細介紹。
最後:前面提到克雷的桌面,「克雷」乃超級電腦神人,據說負責克雷電腦最重要的工作,但桌面總是令人吃驚的乾淨。
與讀者共勉之。
(首圖來源:微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