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最新研究,人工智慧(AI)生成的文章尚未能夠與真實學生的寫作品質相媲美。這項研究發表在《Written Communication》期刊上,研究人員比較了 145 名學生撰寫的論文與 ChatGPT 生成的論文。
儘管AI生成的文章在結構和語法上表現良好,但缺乏一個關鍵要素「自我觀點」。研究指出,缺乏個人見解和細緻的批判性思維使得AI的作品與真實學生的提交作品有明顯區別。
隨著AI工具的能力不斷提升,這項研究強調了在教育中促進批判性思考和倫理意識的必要性。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發現能幫助教學人員識別機器生成的內容,進而應對全球大學中學術的不誠實問題。
東安格利亞大學教育與終身學習學院的Ken Hyland教授表示,自ChatGPT公開發布以來,教師們對學生使用該工具撰寫作業感到相當焦慮。他指出,這種擔憂源於AI寫作工具可能促進作弊,並削弱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尤其是目前尚無可靠的工具來檢測AI生成的文本。
研究團隊分析了145篇真實大學生的論文和145篇ChatGPT生成的論文,特別注重所謂的「互動標記」,如問題和個人評論。Hyland教授指出,真實學生的論文中帶有豐富的互動句構,使其更具互動性和說服力,包含了修辭性問題、個人插話和直接呼籲讀者的技巧,這些都增強了論文的清晰度和連結性。
相比之下,ChatGPT生成的論文雖然語言流暢,但顯得更為冷漠。AI的作品模仿了學術寫作的慣例,但無法注入個人色彩或表達明確的立場,通常避免提問,並限制個人評論,整體上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對主題的觀點也不夠強烈。
儘管存在這些缺點,研究並不否定AI在課堂上的作用。研究人員認為,像ChatGPT這樣的工具應被視為教學輔助,而非捷徑。Hyland教授強調,當學生來到學校、學院或大學時,我們不僅是在教他們如何寫作,更是在教他們如何思考,而這是任何演算法都無法取代的。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