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毒集團打造科技化「毒品潛艇」,大幅增加查緝難度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8 日 12:00 | 分類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販毒集團打造科技化「毒品潛艇」,大幅增加查緝難度

為了躲避查緝,拉丁美洲販毒集團近年來大量使用所謂「毒品潛艇」來運送古柯鹼或是海洛因等毒品。根據調查,隨著科技不斷更新,這些潛艇不僅可以跨洋長途航行,甚至一次就載運走私 10 噸以上的毒品。

《中美洲360》(CentroAmerica360)27日報導指出,中美洲地區海域多年來一直是「毒品潛艇」最猖獗的走私通道。光是在2024年,各國聯合緝毒單位就成功攔截30艘的毒品潛艇,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而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與墨西哥南部的海岸,因當地邊境管控鬆散且位置偏遠,有利販毒集團運作,也成為這些毒品上岸與中轉的關鍵熱點。

報導引述有關單位的調查,過去這些毒品潛艇,並不能真正全部潛入水中,而是露出艇身上部供換氣和觀察航行,嚴格來說屬於低輪廓船艦(Low Profile Vessels,LPV)。

為了躲避雷達偵測,傳統上這些潛艇以木材和玻璃纖維打造,但隨著販毒集團花重金改良加裝高科技設備,現在的毒品潛艇不僅可以長時間深潛水中航行,並且配備降低紅外線偵測的系統,甚至根據其運毒的航線將艇身塗上迷彩偽裝,讓外界更難發現。

部分高科技改裝後的毒品潛艇,不只可以載運超過10噸的毒品,甚至超越過去從南美洲到中美洲的太平洋水域航線,拓展到加勒比海地區,甚至直接跨越大西洋到歐洲地區。

報導並指出,先前一艘從巴西建造出發的毒品潛艇,就成功橫渡大西洋,抵達歐洲國家西班牙的加利西亞地區(Galicia)沿岸,這是毒品潛艇從南美洲運毒至歐洲首宗成功的跨洋案例。此外,在2019至2025年間,另外還查獲12次毒品潛艇試圖走私前往歐洲與澳洲,顯示跨洋運毒已經逐漸成為販毒集團的慣用手法。

而在目前各國緝毒單位查獲超過240艘的毒品潛艇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哥倫比亞西部太平洋沿岸建造,特別集中在那里諾省(Narino)與考卡省(Cauca)兩個古柯鹼的主要產地。販毒集團找來木匠、工程師等技術人員,在當地人煙罕至的叢林中建造隱密的手工造船廠;潛艇製造完成後,直接載運毒品從內陸河流一路往太平洋方向移動。

目前這些毒品潛艇工廠,不只局限於哥倫比亞。包括巴西、蓋亞那、蘇利南與委內瑞拉也都發現潛艇製造的蹤跡。

此外,根據美國緝毒單位統計,這些毒品潛艇一旦進入公海後,成功攔截率僅約5%。而且它們經常由遠洋漁船伴航,這些船隻不但可做為海上補給有助於延長航程,更可以混淆有關單位的監控,可以說防不勝防。而且多數毒品潛艇還具備自沉裝置,只需數秒內便可由船員控制迅速沉沒。這種設計不但能湮滅證據,也對登檢的執法人員構成生命威脅。

(作者:李登文;首圖為示意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