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報導指出,由法德西三國共同開發的「未來空戰系統」,因法國要求高達 80% 的工作份額造成德國不滿,讓這項多國戰機開發計畫前景黯淡。
2001 年英、法、德、義、西和瑞典六國曾計劃合作開發屬於歐洲的次世代戰機,但和過往颱風戰機經驗類似,各國對於新戰機的性能要求不同,因此到 2015 年,英國和歐洲就開始自行開發戰機。
英國最後與日本和義大利合作「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me,GCAP),法國、德國和西班牙則開發未來空戰系統((Future Combat Air System,FCAS)。
FCAS 由法國達梭、(Dassault)、賽風(Safran)、泰利斯(Thales)、空中巴士德國分公司和西班牙英德拉(Indra Sistemas)等企業共同合作開發。
不過近日《路透社》報導指出,德國國防部官員向媒體透露,法國政府要求要在 FCAS 計劃上獲得高達 80% 工作份額,等於德國和西班牙的航太產業錢要繼續出,但主導權八成要交給法國企業。
這項要求馬上引起德國不滿,因為這與當初簽約時講好的條件並不相同,而 FCAS 將是一項金額高達 1,000 億歐元以上的龐大計畫,而德國和西班牙出了研發資金,國內航太產業卻只能分剩下的 20% 完全不合理。
法國空中巴士發言人目前拒絕針對這項傳聞表達評論,僅表示到 2025 年底前是 FCAS 計畫開發最重要的階段。
但法國如果不肯針對八成工作份額妥協的話,德國和西班牙政府不太可能願意冒著國內軍工產業被當分母的龐大政治風險,因此最終 FCAS 很有可能會破局,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可能最終又要重現飆風和颱風打對台的局面。
(首圖來源:Rama, CC BY-SA 3.0 FR,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