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超過十億次的身體掃描數據,深入探討人類隨著年齡增長的變化。這項全球最大的人體影像計畫,已成功掃描了 10 萬名志願者的腦部、心臟及其他器官,完成了這項為期 11 年的大型研究。
英國生物樣本庫的首席科學家娜奧米·艾倫(Naomi Allen)教授表示,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利用這些影像數據,結合其他健康數據,及早辨識疾病並針對性治療。這些數據以低成本提供給全球的研究團隊,旨在尋找預防心臟病、癌症等常見健康問題的新方法。
最近,10萬名志願者中的一位,名叫史蒂夫(Steve),剛從銷售工作退休,並在女兒的慈善機構中協助工作。他在英國雷丁的一個工業園區接受全身MRI掃描,詳細的腦細胞、血管、骨骼和關節影像隨之出現。史蒂夫表示,他的母親幾年前被診斷出早期癡呆症,這促使他希望能為研究貢獻一份力量,讓下一代能從中受益。
這個龐大的醫學影像計畫每天運行13小時,每週七天,分布在英格蘭的四個地點。參與者需接受五小時的掃描,使用五種不同類型的MRI、X光和超聲波機器。所收集的數據會被匿名處理,志願者不會獲得個別的健康反饋,除非放射科醫生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
自2003年啟動以來,英國生物樣本庫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樣本和健康數據庫之一,總共邀請了50萬名中年志願者參加,並要求他們完成身體測試、定期回答健康和生活方式問題,並提供DNA及其他生物樣本。這些樣本在-80°C的液氮中冷凍保存。
影像計畫自2014年開始,將對這10萬名參與者進行詳細掃描,並計劃每幾年邀請他們重複此過程,以觀察他們的身體和器官隨著年齡的變化。將這些掃描數據與英國生物樣本庫收集的其他數據結合,科學家們可以檢測大腦或身體的早期變化是否會導致後續的疾病或健康問題。
這項非營利計畫由醫學研究委員會、威康信託基金會、衛生部及蘇格蘭政府共同設立,至今已累積超過30PB的匿名健康數據,供全球的研究人員使用。研究人員可申請訪問這些數據,通常需支付3,000至9,000英鎊的費用以幫助覆蓋營運成本。
西敏寺大學的代謝影像學教授路易絲·托馬斯(Louise Thomas)表示,這項計畫正在徹底改變她和其他研究人員的工作方式。她指出,過去認為掃描如此多的人是一個瘋狂的想法,但現在可以自動提取所有資訊,在幾分鐘內測量身體的各項指標。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研究人員能夠更高效地處理這些龐大的數據量。自2003年以來,已經有近1,700篇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基於英國生物樣本庫的數據發表,每週都有數十篇新論文問世。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