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用潮釀信任危機,街口事件「嗶」出市場三警訊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23 日 18:30 | 分類 支付方案 , 第三方支付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停用潮釀信任危機,街口事件「嗶」出市場三警訊

街口支付受母公司股權交易事件波及,一度引發用戶提款潮、通路停用潮,儘管目前風波漸息,但部分街邊小店家仍觀望尚未恢復使用。在「嗶經濟」逐漸成為消費主流之際,此事件正好可以重新檢視相關機制,讓便利與信任兩者兼顧,徹底保障權益。

街口支付成立近十年,累積681萬用戶、30萬商家,曾登上台灣電子支付龍頭;不料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捲入泰山企業股權糾紛,法院裁准返還投資款新台幣36億元,並假執行查封資產,引發市場信心動搖。擔心資金安全,民眾急著提領儲值金,一度出現「系統忙碌」訊息;電商平台momo與PChome隨即下架街口支付,多家零售與餐飲業者也暫停該支付工具,掀起信任危機。

為穩定市場情緒,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與總經理范庭甄出面強調,所有用戶儲值金與商家代收款,皆由信託銀行100%獨立保管,不受公司財務狀況影響。街口也密集拜訪商家解釋,金管會則每日追蹤業務狀況。根據統計,從7月11日至15日,街口支付帳上平均餘額維持40億元,商家恢復上線的比率逐日提升。

街口支付表示,先前停用街口支付的大型通路已陸續恢復到九成,還沒恢復的以中小店家、街邊店為主。早餐店老闆娘Kiki啟用街口支付兩年多,但目前改成現金交易,直到23日上午還是認為「怕會收不到錢,先等風波過了再說」;巷弄的部分麵攤、小型停車場也依然張貼停用街口支付的告示,顯示小業者抗風險的能力和對法規現況的認知,不比大業者,只採取最保守方法。

電支與第三方支付怎麼分?

探究問題根本前,先觀察市場版圖。金管會2015年發布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開啟台灣電子支付戰國時代;如今「嗶經濟」已融入日常,從晚餐到手搖杯,手機幾秒就能完成交易。金管會2024年上修無現金支付目標,設定2026年交易筆數80億筆、金額達10兆元。據統計,交易筆數已於今年初提前達標;至今年5月底,電子支付帳戶總用戶達3,263萬人,月增42萬人。

行動支付泛指透過手機支付,依技術可分NFC感應式(如Apple Pay、Samsung Pay)與掃碼式,屬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範疇。

對消費者而言,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皆能「代收、代付」,但只有電子支付可轉帳、儲值、提領,代收付範圍也更廣。目前國內有20家兼營電支機構(含銀行與中華郵政),以及九家專營機構。比較所有電支機構,一卡通用戶694萬戶居冠,街口支付681萬戶居次,全支付約600萬戶、悠遊卡359萬戶、玉山Wallet與全盈支付也超過200萬用戶,其他還有愛金卡、橘子支、歐付寶、簡單行動支付(ezPay)等。

以今年5月交易金額來看,街口支付以62.2億元居首;全支付與全盈+PAY也表現不俗,背後有全聯與全家強大會員與通路支撐。

LINE Pay進軍電支,行動支付版圖再洗牌

第三方支付如「傳球者」,將消費者金流轉交賣家。因應電商龐大金流需求,不少平台自設第三方支付公司。數發部登錄56家第三方支付業者,較具規模且知名的共六家,為連加網路(LINE Pay)、藍新科技、綠界科技、富胖達公司(Foodpanda)、樂購蝦皮、九易宇軒(91APP),均為日均代收付餘額逾10億元、未滿20億元的第三方支付業者。

依規定,若日均代理收付逾20億元,須向金管會申請電支執照,受其監理。LINE Pay交易量持續成長,今年初申請成立LINE Pay Money,金管會7月17日已核准設立,拿到執照後將成第十家專營電支業者,由於擁有龐大的LINE社群用戶基礎,預料將帶動新一波市場版圖重組。

信託帳戶保障資金,但信心危機仍具殺傷力

雖然電子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名稱相近,實則有所差異。電子支付由金管會監理,門檻高,須具備5億元實收資本額與專屬執照;兩者皆須設立信託專戶,資金與公司資產完全隔離,保護用戶權益。

金管會強調,用戶儲值金、商家代收款都放在信託帳戶,受保管銀行獨立管理,不得任意動用,也不受債權強制執行。這背後意味,電子支付業者萬一財務出狀況、甚至破產,並不會影響信託帳戶資金。金管會說明,信託帳戶資金不能被任意使用,不能當作週轉金,也不會因業者欠錢而被債權人強制執行,「用戶跟商家的錢不會不見,都在信託專戶裡」。

相比之下,第三方支付僅辦理「代理收付實質交易」,由數發部管理,無資本額限制。2023年起,為防堵洗錢與詐騙,數發部建立能量登錄制度,攜手金管會收緊管理。目前雖無執照門檻,但未完成反洗錢與能量登錄者不得提供第三方支付,屬「類特許」監理。

消費者申訴管道方面,電子支付服務若有爭議,根據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規定,民眾可先向業者提出申訴,若處理未果,即可向評議中心申請評議;第三方支付如果有爭議,民眾可向第三方支付業者或地方政府消費者保護管道申訴。

電支財務惡化需增資改善,專家:強化資訊揭露更安心

即便信託專戶保障資金安全,仍有民眾擔心母公司風險波及街口支付,「還是會擔心,所以趕快把儲值金領出來」。金管會官員指出,電支業者若累積虧損超過資本額一半,須立即通報並增資改善,且金管會會密切追蹤業者財務狀況。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副教授林盟翔指出,以法規來說,資金都會在信託專戶,「其實不用太擔心」;但會擔心街口支付此次案例,影響電子支付生態系未來發展,畢竟,未來消費者如果看到類似消息,也可能擔心業者出狀況。

林盟翔建議,金管會平常皆有針對電子支付業者進行監理,可適度針對個案或通案對外說明,金管會可強化相關資訊揭露,像是說明業者針對用戶資金、代收款項100%交付信託及在途款項處理等狀況,讓消費者放心。

品牌信任是關鍵,街口事件給市場三警訊

商研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指出,金融體系核心是信任,「街口事件如同銀行擠兌風潮,是信任裂痕引發的危機」。她強調,電子支付保障程度高於銀行,但品牌信任仍是關鍵,「沒必要把錢放在不安心的地方」,道出消費者真實心理。

綜觀此次事件,市場可觀察三點,一,便利與信任缺一不可,主流工具若信任崩盤也難倖免;二,信託專戶與外部監理是關鍵防線;三,教育與溝通不可少,讓用戶理解資金並非由公司直接控管,有助降低恐慌與誤解。

(作者:蘇思云、江明晏、吳家豪;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