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政府注資英特爾 89 億美元取得 10% 股權,被外界稱拯救了這間長期陷入困境的公司,但深入分析強調,英特爾想「復活」更仰賴於內部技術創新和市場策略調整,而非政治救援。
英特爾曾是全球半導體巨頭之一,但近年因管理失誤陷入競爭劣勢,不只晶片先進製程領先地位拱手讓給台積電,AI 晶片競賽敗給 Nvidia,伺服器市場、筆電市場、可攜式設備市場份額也在競爭中流失,致使英特爾多個季度營收和利潤下降,股價相較歷史高點大幅下跌,財務壓力加劇。
- 伺服器市場:AMD 強勢 EPYC 處理器搶占大量市場份額
- 個人電腦市場:英特爾面臨 ARM 架構和蘋果自研晶片競爭
- 移動設備市場:英特爾幾乎完全退出智慧手機晶片市場
曾經的晶片霸主如今需美國政府注資支持,出於國家安全考量,川普政府將投資英特爾 89 億美元保護本土供應鏈,保護戰略產業。雖然政府入股相救,但就算獲得政府大量資金支持,英特爾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分析人士直指,政府援助可能只會帶來短期利多現象,不足以解決英特爾根深蒂固結構性問題,美國晶片產業復興計畫實際效果也不明朗,英特爾再次站穩腳跟的核心動力,還是得依賴自身技術創新、市場策略調整與管理層改革,包括確保客戶對先進 14A 製程的需求。
市場樂觀觀點認為,川普政府提供了英特爾轉型的資金與時間,該公司仍有復甦潛力,但悲觀觀點指出全球競爭激烈,政府保護主義難以維持英特爾長期競爭優勢,甚至技術差距可能進一步擴大,英特爾的困境反映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激烈程度,企業需持續在技術、戰略、執行層面改進創新,培養對市場變化的敏銳度,才能在全球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首圖來源:AI 生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