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報導,馬來西亞正邁入全球人工智慧(AI)競爭,推出首款自研處理器,代表馬國希望在半導體供應鏈從單純支援,轉成先進創新者,不僅重新定義馬來西亞全球科技舞台地位,也為經濟注入新活力。
馬來西亞晶片製造商 SkyeChip 開發的 MARS1000 晶片本週亮相,與美國大廠如輝達 (NVIDIA) 驅動大型資料中心的耗電型 GPU 不同,MARS1000 以邊緣運算為主要應用市場,適合更小、更智慧任務,提供汽車、機器人、工廠機械和物聯網設備動力。SkyeChip 成立於 2019 年,專注高效能晶片架構,目前營收穩定成長,加上投資者對 AI 硬體興趣激增,故也計畫上市(IPO)。
數十年來,馬來西亞在半導體產業一直有一席之地,因英特爾(Intel)和英飛凌(Infineon) 等跨國半導體企業都在當地建立封裝測試和組裝服務產線。但很少從事 IC 設計,MARS1000 晶片問世意義重大,代表國家政策轉變,從後端支援轉向前端創新。
馬來西亞政府也寄予厚望。首相安華也已承諾投入 250 億馬幣(約 60 億美元)資金來提振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產業。而瞄準的目標涵蓋了從 IC 設計、晶圓製造、到 AI 資料中心基礎建設等領域。科技大廠微軟(Microsoft)和甲骨文(Oracle)也已承諾投資數十億美元蓋數位基礎設施。
馬來西亞計畫正值東南亞地區半導體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之際。新加坡積極建構成為 AI 模型訓練的中心,越南和泰國則積極吸引外國投資進入封裝和設計市場領域。而發展半導體產業更早台灣和韓國,則牢牢掌控著先進製造的技術。此外,地緣政治挑戰也影響著馬來西亞的政策。例如,美國正考慮對出口至馬來西亞和泰國的 AI 晶片實施更嚴格的管制,以避免走私者利用這兩個國家作為中轉站,將受限制的晶片輸送到中國。對此,馬來西亞政府已作出回應,將更嚴格進行出口監控措施,並強調不會允許該國成為非法貿易的樞紐。
分析師指出,馬來西亞的優勢可能在於其能夠將強大的製造基礎與新一代設計人才的相結合。儘管如此,未來的挑戰依然嚴峻。產業分析師警告,與輝達、AMD 或 Intel 正面競爭是不切實際的。但馬來西亞政府認為,當地企業並不需要贏得整個競賽。因為即使是市場占比的適度增長,也可能對馬來西亞經濟產生超乎預期的影響。SkyeChip 的 IPO 計畫,也有望為其他渴望進入全球晶片設計市場的馬來西亞新創公司樹立榜樣。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