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同齡人還在為學貸煩惱,24 歲的托妮·馬莫(Toni Marmo)已經在 TikTok 上擁有 4 萬粉絲,並且成為紐澤西州的房地產經紀人。她用 Z 世代的語言賣房──看到漂亮的廚房會說「這廚房超讚(This kitchen eats)」,告訴客戶浴室很適合拍「準備出門的 Vlog」。
馬莫原本就讀國際商務,3年後輟學,當過髮型師,直到去年為了幫男友買房而考取房地產執照,才找到真正天職。「真正的創業家不需要為了創業而上大學,」她說道。
逃離朝九晚五的職場
馬莫的故事並非個案。越來越多Z世代正轉向能讓他們擺脫辦公室政治,還能更快賺到錢的職業。
數據印證了這個趨勢。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資料,30歲以下房地產經紀人比例從2024年的1%成長至4%。在保險業,代理商中位年齡是55歲,22%超過66歲,即將發生的退休潮,為年輕人創造巨大機會。
大學投資報酬率崩壞
Z世代對傳統求學路徑的質疑有其道理。2025年蓋洛普民調顯示,只有42%受訪者對高等教育有信心,遠低於2015年的57%。更諷刺的是,曾經炙手可熱的科技業開始萎縮,電腦工程和電腦科學畢業生失業率竟然比藝術史、新聞系畢業生還高。
平均而言,Z世代大學畢業生背負約2.3萬美元學貸,薪資中位數6萬美元;相比之下,房地產經紀人中位收入約5.8萬美元,卻沒有學貸負擔。
從零到年薪8萬美元的逆襲
30歲的哈維(Whitney Harvey)原本夢想成為核子工程師,但發現自己與化學方程式「沒緣分」。18歲輟學考取房地產執照後,成為公司唯一30歲以下的員工。
她首先在Facebook發布房源,這在當時前所未聞。很快地,年長同事開始向她請教如何使用社群媒體推廣。最震撼的對比是:「我那時已經賺8萬美元,同齡朋友卻背了8萬美元債務。」哈維說。
不怕人工智慧浪潮,靠人際關係生財
當AI威脅席捲白領工作時,房地產和保險業相對安全。因為在這些行業,人工智慧不是核心,「人際關係」才是。AI可以幫助房仲布置房屋、發信給客戶,卻無法進行談判、也無法帶客戶看房。
協助考取保險、房仲執照的線上平台Aceable執行長加雷特(Blake Garrett)觀察,一半學員都是30歲以下,他們重視自主權,「學生們想法是:當自己老闆,走自己路」,他說。
在網紅炫富文化中成長、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衝擊的Z世代,平均期望年薪約20萬美元,他們渴望高薪與經濟上的安全感,因此拒絕成為別人成功的墊腳石,選擇手握房屋鑰匙、提著裝著保險文件的公事包,在不確定的時代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寫下職場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