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7 日傍晚揭曉,由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爾·德沃雷特(Michel H. Devoret)、約翰·馬蒂尼斯(John M. Martinis)三位學者共同獲得,他們證明量子力學並非僅在單粒子、原子或分子尺度才有效,於人手可握的宏觀系統亦可展現,具重要科學意義。
量子力學效應能出現在多巨大的系統?根據量子力學描述,微觀粒子(如電子)可透過量子穿隧(Quantum tunneling)效應直接穿越位勢壘,但若涉及大量粒子,量子力學效應通常變得微不足道。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3 名得主於 1984~1985 年對超導材料製成的電路(大到可以握在手中)進行實驗,利用約瑟夫森接面(Josephson junction)讓大量帶電粒子(庫珀對)像單一粒子同步運動,觀察到整個系統就像微觀粒子並產生穿隧現象(類似直接穿過牆壁),證明量子穿隧效應與能量量子化現象可於宏觀系統發生。
這項成就說明,就算數以億計的粒子聚在一起,仍可明確展現量子行為,突破傳統對量子力學僅限於微觀世界的想像。
該實驗不僅深刻啟示量子物理理論,也實質推動量子科技未來發展,包括量子電腦、量子加密、量子感測等應用。
(首圖來源:諾貝爾獎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