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革命不會重演 1990 年代繁榮,兩大關鍵動力與當年不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7 日 10:11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AI 革命不會重演 1990 年代繁榮,兩大關鍵動力與當年不同

1990 年代末,個人電腦普及、網路與通訊技術,電子商務與、數位內容與企業資訊化,帶動生產力大增,經濟快速成長,同時社會通膨低迷、就業充足、利率低迷。樂觀主義者認為,AI 或許也能創造同樣的美好環境。但經濟學家澆冷水,表示當前背景與 1990 年代末完全不同,AI 繁榮將極度不平均

1990 年代末,對於那些相信科技驅動擴張的人來說,是一個格外輝煌的時代。經過數十年醞釀的 IT 革命,終於為企業帶來意義非凡的生產力提升。這讓美國央行主席放心,雖然經濟蓬勃發展,但通貨膨脹不會加劇,聯準會可以大膽抵制升息。

現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建設才剛開始,預計 2025 年全球 AI 支出將達到 3,750 億美元,2026 年將達到 5,000 億美元,將推動 GDP 成長和市場樂觀情緒。經濟學家比喻,大型科技公司現在所做的,就相當於在上世紀 50 年代,在一片黃沙上建造拉斯維加斯。最近川普政府官員一直在強調 90 年代的歷史經驗,與當今的相似之處。

反全球化、勞動人口減少

但經濟學家分析,1990 年代末發生的其他事情,也促成這些令人滿意的結果,除了資訊科技革命之外,還有全球化和人口結構,當時嬰兒潮世代正進入就業高峰期,美國女性就業比例仍在上升,導致勞動力供應增加。而全球化正在全速發展,相當於一種通貨緊縮的力量,拉低進口消費品的價格。

當今全球化和人口結構這兩股力量如今都在減弱,嬰兒潮世代正在退休,女性在勞動力中的比例已經趨於平穩,限制性移民政策正在抑制勞動力供應,關稅最終會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德意志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 Matthew Luzzetti 解釋,1990 年代末得益於全球化不斷增強,帶來的全球通貨緊縮力量,以及勞動力供應增長強勁帶來的全球人口紅利。如今,這些力量正好相反。

當年失業率非常低,因為被技術取代的工人,能夠在其他一些出現的機會中,迅速找到工作。這就是技術變革和勞動力重新分配的過程,網路取代許多工作,例如旅行社,但也創造像「數位內容策略師」這樣的工作。

AI 投資帶動失衡的經濟繁榮

但經濟學家認為,當前 AI 的進步,將以比創造全新工作更快的速度,消除許多現有類型的工作。由於 AI 取代工作崗位的速度可能快到令人難以接受,調整過程將異常痛苦,因為失業的人,需要時間才能找到未來的工作。

AI 投資的繁榮,可能掩蓋潛在的經濟疲軟,如果沒有 AI 驅動的投資,美國可能已經陷入衰退。雖然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是這樣,顛覆先發生,效益需要時間才能顯現,只是這一次的陣痛期可能會非常久。

(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