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產業下一個創新關鍵?工研院「量子產業化元年」揭示產業契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7 日 10:32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國際觀察 , 尖端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全球科技產業下一個創新關鍵?工研院「量子產業化元年」揭示產業契機

全球科技迎來典範轉移,從 1925 年海森堡發表量子理論算起,2025 年標誌著量子力學誕生一百週年,今年被國際視為「量子產業化元年」,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 IEKTopics 專刊 10 月 28 日將舉辦「眺望 2026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發表《無限量:量子百年 創新紀元》專刊。

量子理論進入百年之際,這項科學從理論走向應用的關鍵轉捩點,包含量子運算、量子通訊與量子感測等技術已逐步進入實用階段,成為繼 AI 後引領下一個世代創新的關鍵力量,量子科技掀起新一波國際賽局,逾 30 個國家將其納入國家戰略計畫,總投資額超過 445 億美元。

國際量子競逐白熱化

根據麥肯錫預測,2035 年量子運算將創造 0.9 兆至 2 兆美元的經濟價值,而量子科技成為全球科技競逐焦點,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之中,美國自 2018 年通過《國家量子倡議法案》截至 2025 年,累計投入超過 50 億美元推動量子技術。

亞洲區域,新加玻 2018 年啟動「量子工程計畫」,2024 年推出「全國量子策略」,預計五年內投入 3 億新幣(約 68.6 億台幣),以推動從研究到應用的完整生態系;日本自 2021 年起發布系列戰略,目標 2030 年前讓量子應用產值提升至 50 兆日元(約 10 兆台幣)。

南韓則制訂《量子科技與產業振興法》,發布「量子倡議推動戰略」,預計投入 1,980 億韓元(約 41.8 億台幣)預算,目標 2030 年成為全球量子領域的領導者,而中國則持續推動量子通訊衛星、超導與光子計算等領域,強化量子基礎建設。

面對這股強大的全球量子浪潮,台灣自 2020 年起便啟動量子科技發展布局,並再 2021 年正式成立「量子國家隊」計畫,目標建立我國自主研發的量子電腦原型、建構高安全性的量子加密通訊網路、培育新一代量子科技人才。

Quantinuum 首席科學家來台演說

《無限量:量子百年 創新紀元》從宏觀且系統化梳理量子科技如何驅動 2035 年科技展望,並探討台灣產業的未來契機,以及工研院在此關鍵轉折點可扮演的角色,為台灣量子產業政策與發展方向提供全面指引。

探討主題更涵蓋量子運算、量子通訊與量子感測的最新進展,並著眼於金融、材料、製藥、能源及智慧機器人等關鍵領域的應用潛力,並爬梳國際多個實證案例,揭示量子科技確實從實驗研究走向產業實踐。

今年「眺望 2026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特別邀請到量子運算巨擘 Quantinuum 量子演算法與創新首席科學家 Harry Buhrman 博士,分享全球量子發展趨勢與量子演算法技術前沿,從跨國視野結合在地經驗,深入剖析台灣發展量子科技的可行路徑。

(首圖來源:工研院)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