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記憶體產業掀起前所未見的缺貨潮,讓記憶體模組廠威剛董事長陳立白直呼,這次從來沒有過的經驗,威剛 4 大產品線包括 DDR4、DDR5、NAND Flash 以及 HDD(硬碟)首度全都面臨缺貨,雖然手上還有百億元的庫存,但進入 10 月之後只能踩煞車惜售,這一波缺貨到很頭痛,因為搶貨的對手不是同行,都是實力雄厚的 CSP 業者,連 OpenAI 也變成了大買家。
「有了AI之後,讓三大原廠決定把產能做最佳配置」,陳立白苦笑說,我們被CSP害慘了,原廠拿到這些大單之後就有持無恐,只跟大家說抱歉。他進一步說,以前搶貨的對手是我們的同行,現在搶產能的對手是CSP大廠,而且CSP業者口袋又深,需求又很大,而且這些訂單是剛需自用,並不是重複下單轉賣到市場。
陳立白直說,30年以來,第一次遇到4大主要產品線全部缺貨,我們的採購主管都睡不好覺。雖然從8月開始搶貨,目前手上握有新台幣百億元的庫存,但貨真的還是不夠,所以接下來要省著賣,支持應該要支持的客戶。
「過去幾個月,威剛的營收都是一路成長,進入10月後會踩一下煞車。」陳立白提到惜售的策略,也希望庫存水位可以翻倍,但困難度很高!
過去,記憶體產業為典型的景氣循環股,每3年半到4年半一個週期,但這一波因為AI興起,是否帶來結構性改變。陳立白說,我不否定超級循環Super Cycle說法,這是前所未有的情況,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經驗。「AI被稱為新一代工業革命,我們確實看到上升週期被拉長,景氣循環的規律性有可能被打破。」
陳立白回憶,這一波缺貨漲價潮來的突然,時間點從8月下旬開始,原廠本身也不知道反彈來的這麼早,雖然他們現在積極想要提前擴產,但有些設備無法趕上,雖然原廠追求每年位元成長率15~30%是很正常的情況,但要蓋一個全新的工廠進入投產,至少也是2年半之後的事情。
從供給端來看,陳立白分析,三大原廠停產DDR4的決定不可能回頭,相關生產設備已經卸載,只保留少數的產能給予有長尾需求且簽訂長約的客戶。
所以,DDR4的產能一定會越來越少,雖然伺服器、個人電腦都大多轉到DDR5,但還有一大塊的市場例如機上盒、網通設備、電視機等都還是採用DDR4,導致這個部分的DDR4缺口情況嚴重,恐將維持2年的時間。
隨著DDR4價格漲翻天,讓現在擁有DDR4產能的南亞科、華邦電直接受惠,但身為下游的模組廠卻頭痛拿不到貨。從集邦科技最新的調查指出,三大原廠在DRAM市占率高達94%,南亞科、華邦電各占0.8%、0.5%。這次三大原廠難得有志一同在短時間決定停產DDR4,頓時讓供需嚴重失衡。
至於在NAND Flash也是缺貨狀況,雖然供給商有高達7~8家之多,但是AI應用大舉帶動SSD需求增溫。因HDD的需求疲弱,讓HDD大廠決定減產,甚至改採接單生產的模式,讓原本採用HDD的客戶轉往採用SSD,進一步推升NAND Flash的需求。「NAND Flash預計缺貨的情況將會延續到明年上半年。」陳立白認為。
時序進入第四季,陳立白透露,「我們現在看到DRAM三大原廠的米缸的米都快沒有了,米缸幾乎全部見底了,是非常罕見的情況,原廠的庫存水位處於乾涸,大概僅2至3週而已。」
回到需求面,陳立白表示,AI需求扮演關鍵角色,現在三大原廠積極往HBM、DDR5擴產,過去可能受限於先進封裝的產能,但AI伺服器需求持續暴增,讓CSP大廠直接對三大原廠下了「很大、很長」的訂單,現在又有OpenAI跳出來,直接跑去韓國二大記憶體廠簽約。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