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科學家對病毒感染、慢性發炎與失智症的關係越來越重視。歐美科學家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潛伏人體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反覆活化(reactivation),與日後罹患失智症有明顯相關性。論文月初刊登於《Nature Medicine》期刊。
VZV 屬 DNA 病毒,初次感染時會引起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人體感覺神經。當我們免疫力因壓力疲勞下降,潛伏病毒就重啟活化,並導致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因發病時病毒沿神經分布,形成帶狀或成群水泡,狀似蛇鱗,因此俗稱「皮蛇」。最常見長期併發症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可能導致持續數月或數年的劇烈疼痛。
破億人大數據直指,帶狀皰疹與失智風險有相關性
過去零星研究指出,VZV 重啟與神經病變可能有關聯,但是否與失智有「因果關係」,未有定論。此次研究,葛蘭素史克大藥廠(GlaxoSmithKline)聯合美國與歐洲多所頂尖大學,分析大數據研究。
他們從美國醫療服務暨大數據公司 Optum 資料庫,取得超過一億人長期醫療紀錄,資料橫跨 2007~2023 年,包括數千家醫院與診所。團隊構建嚴謹分析模型,比較經歷單次帶狀皰疹者與重複出現帶狀皰疹的族群。結果發現,反覆患帶狀皰疹者之後三至九年內診斷出失智風險高約 7%~9%。這顯示 VZV 重啟頻率可能與失智風險有正相關性。
研究也分析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對失智風險的影響。接種疫苗後三年內,失智風險下降約三成,且「保護」效果五年後仍在。高齡者、女性等高風險族群,疫苗保護效果更顯著。
帶狀皰疹導致失智的可能機制
團隊提出三種帶狀皰疹導致失智的可能生物路徑。1. VZV 可能誘導大腦澱粉樣蛋白(amyloid)或類似阿茲海默症病理等變化;2. VZV 重啟可能觸發潛伏的另一種疱疹病毒(如 HSV-1),後者已提出與阿茲海默症有關;3. VZV 可造成血管病變,如腦部微血管受損、慢性發炎、缺血等,加速神經退化。
帶狀皰疹與失智的關聯已多次提出,但以往研究規模有限、證據零散。此次瑞士與美國團隊整合破億筆臨床資料,找到前所未有的流行病學佐證,VZV 再活化不僅與失智風險有關,疫苗接種也能有長期保護力。新研究提醒臨床醫師與公衛政策制定者,預防帶狀皰疹,同時也是在保護大腦健康。
(首圖為VZV,來源:Photo Credit:Content Providers(s): CDC/Dr. Erskine Palmer/B.G. Partin,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