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PU 大廠輝達 (NVIDIA) 今年度 GPU 技術大會(GTC)選定華盛頓,暗示策略重心發生重大轉移。27~29 日華特·E·華盛頓會議中心舉行,聚集掛著國會山莊識別證的承包商與高層官員,與矽谷現場充滿程式設計師很不相同,象徵輝達由「建造者」(builders)轉向「採購者」(buyers)。
華爾街分析師說法,輝達 GTC 移師華府的時機和決定,充分體現輝達的雄心壯志。原因是 AI 基礎設施迅速成為國家級戰略,為國家利益工程,必然引發美國政府監管、補助和監督。會議議程甚至有「政府事務」(Government Affairs)環節。聯邦政府制定 AI 指導方針之際,輝達積極定位自己為實現華盛頓數位夢想的供應商,且承諾不需政府重寫繁瑣官僚體制,輝達鎖定採購規模巨大且極少更換供應商的市場。
故參與 GTC 大會的 20 家台灣供應鏈廠商備受期待。台灣代表團有鴻海、廣達旗下雲達、華碩、台達電、技嘉、微星、英業達、光寶科、和碩、仁寶、聯發科、神達、趨勢科技等,產品涵蓋伺服器、晶片、散熱模組到 AI 應用與資安防護,角色不容小覷,共同見證 AI 與高效能運算技術如何加速產業轉型。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美東時間中午 12 點在主舞台發表主題演講,不僅是技術發表,在充滿關稅、出口禁令和動輒萬億美元計算預算的時代,更會是黃仁勳一堂 「公民課程」(civics lesson)。黃仁勳將無時無刻提醒聽眾,AI 至高地位是影響力與創新並重的結果。
華爾街分析師預期黃仁勳演講將強調幾項關鍵議題,也可輕鬆轉成華盛頓政策術語,關乎國家就業、基礎設施和國家競爭力,有電源效率(Power efficiency)、安全供應鏈(Secure supply chains)、AI工廠」(AI factories)等。還會提及「代理式」(agentic)或「實體」(physical)AI,以及量子計算/高效能運算(quantum / HPC)等特別聚焦主題。這些都會有實質內容,而非只有技術展示。
聽眾應較關心供應量、可靠性及推論總體成本(total cost of inference),重視程度幾乎與原始的運算效能(raw TOPS)相當。大會期待是校準「執行力」。若 3 月 GTC 是「揭示」(unveiling),本月 GTC 就是「部署」,如何將系統整合至龐大兆瓦預算(megawatt budgets)的資料中心,以及 RFP(提案請求)清單的政府機構。投資者將密切關注網路和電源限制、公共部門需求及交貨時程訊號。
除了主題演講,現場將有如科技展示與貿易代表團混合體。28 日起展覽區將變身科學展,充滿機器人技術、量子系統和網路解決方案,所有展示都以「合規性」(compliance)和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闡述。市場投資者驚歎的矽光子、連結和推論最佳化,都會重新包裝成「電源管理」和「能源安全解決方案」,向大眾展現最新科技。
最後,新創公司也有亮相機會。輝達 Inception 設立新創館,29 日開始路演,讓每位創辦人有五分鐘時間向投資者、整合商或感興趣人士簡報,是「成果驗收」(receipts)環節,輝達新創支持計畫介紹機器人、安全、合成資料和醫療分流等應用最新發展。
(首圖來源:NVI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