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各國迥異的「稀土」策略,已讓美中貿易變成焦土作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29 日 16:05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貿易 , 材料、設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中國與各國迥異的「稀土」策略,已讓美中貿易變成焦土作戰

美國白宮已正式宣布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10 月 30 日於韓國釜山會面,在此之前,川普也先與東協國家以及日本等國的領導人舉行會面。川普 26 日在馬來西亞出席東南亞國協(ASEAN)峰會前,見證「泰國-柬埔寨和平協議」簽署,同時,宣布與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及越南達成六項協議。

除了美國與四國的雙邊貿易協議外,更重要的是,美國也宣布與泰國和馬來西亞在關鍵礦產與稀土的合作協議,這也是美國與澳洲簽署了美澳關鍵礦物與稀土供應安全合作架構後,再度與其他國家達成關鍵礦物的合作開發協議。

由美國逐步與其他國家達成關鍵礦物的合作開發協議可知,美國加速尋找中國以外的礦產來源國,以降低中國以稀土的出口管制為武器來威脅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傷害。然而,在短期內,中國若持續以稀土最為反擊美國關稅的工具,全球的供應鏈廠商仍會受到影響,因此,美國政府在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時,稀土仍是重要的議題。

就稀土管制而言,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對外宣布,美、中第5輪貿易談判已就關稅、稀土、大豆、TikTok等達成共識。換言之,若美、中談判有初步結果,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在短期內應不會實施,美國也不會在11月1日對中國加徵100%的關稅。

中國以市場做為經濟脅迫工具的效果已大幅縮小

雖然美、中兩國可能會暫時停止進一步的相互制裁措施,但是,美國與中國的談判未有實質的進展,卻是事實。對中國而言,面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尚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面對產業生產過剩的問題也未提出有效的對策。由於中國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持續,因此,中國要採取以「市場」來對外國進行經濟脅迫的工具,已不具威脅性。

中國過去以市場來對澳洲、立陶宛、歐盟與我國進行經濟脅迫的例子非常普遍,例如,我國的鳳梨與龍膽石斑、澳洲的紅酒與牛肉、立陶宛的萊姆酒,以及歐盟的汽車產業。除了農業與製造業產品外,中國觀光客與學生也成為中國對於外國觀光業以及教育服務業進行經濟脅迫的工具,包含中國在外國學校設立的孔子學院。

然而,在中國經濟持續衰退的情況下,以市場為經濟脅迫的經濟效果已逐漸降低,因此,稀土這類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就成為中國可與美進行談判的少數籌碼。對美國而言,稀土的出口一旦受到中國管制,企業在短期內會受到傷害是無可避免的,因此,美國也必須要與更多國家合作來開採稀土以避免中國持續將稀土的出口武器化。

對等關稅後,美、中領導人出訪的東南亞國家高度重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稀土的合作議題外,越南、馬來西亞與柬埔寨是在今年四月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後,習近平首此出訪的三個東南亞國家。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與柬埔寨也是多次被美國政府提及有幫中國產品進行洗產地或違規轉運的國家。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也在今年5月底宣布上述東南亞四國的進口產品對美國本土太陽能產業造成傷害,自今年六月起,美國政府針對來自上述四國的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課徵高額關稅,柬埔寨的關稅更高達3,521%。因此,美國總統選擇與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與柬埔寨達成雙邊協議的做法也說明,美中貿易談判並不容易。

最後,雖然國際社會仍然相當關注川普與習近平的會面與可能宣布的成果,但是,從川普出訪馬來西亞與日本的討論議題觀察,確保穩定供應稀土等重要礦物有關的合作文件是此次川普出訪的重要工作,在各國願意與美國合作開發稀土,但中國卻是以稀土管制為與美談判工具的情況下,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對美政策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若美、中二國的談判沒有顯著的進展,應不令人意外。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