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電報導,輝達正加速推動 AI 機櫃系統的統一標準,從過去專注 GPU 與板卡的 IC 設計角色,進一步掌握整體 AI 伺服器架構主導權。供應鏈指出,未來 ODM 將依照輝達提供的完整藍圖生產,包括電力配置、佈線、冷卻與機構設計等關鍵項目皆由輝達統一定義,使其在 AI 基礎設施領域的控制力大幅提升。
隨著標準化架構成形,AI 伺服器的開發流程也將出現結構性改變。由於介面、電源與機構等規格一致,元件廠不再需要與系統廠商進行大量協商,產品推出的節奏可望加快;同時,系統整合需求大幅降低,使設計工作能獨立進行。外電分析,標準化使產品差異度縮小,各廠競爭焦點將從設計能力轉移至上市時間、可靠度與製造成本。
對買家而言,統一架構意味著部署速度加快,新一代伺服器從過去的 9 至 12 個月導入期,有望縮短至約 90 天。然而,選擇彈性與客製化能力將同步下降,雲端服務業者在採購階段的議價能力可能受到限制。對 ODM 與零組件供應商而言,雖然訂單量有望因輝達系統出貨擴大而提升,但設計空間縮小,供應鏈將高度依賴輝達主導的規格。
外電指出,此策略若順利推進,輝達的生態支配力將進一步強化,在 AI 基礎設施領域建立與 Intel 在 PC 時代相似的產業地位。但也有觀點認為,過度集中於單一標準,使整體供應鏈缺乏分散性;一旦 AI 資本支出反轉,需求減速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會沿著標準化生態鏈同步擴散。
目前輝達尚未對相關供應鏈轉變做出正式回應,但市場預期,隨著 Rubin 等新架構推進,AI 伺服器的標準化趨勢將持續升溫,產業競爭格局也將隨之重塑。
(首圖來源:NVIDIA GB200 NVL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