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貨幣貶值不應僅看好處而忽略成本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8 日 8: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貨幣貶值不應僅看好處而忽略成本

《經濟學人》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為題,報導新台幣匯率偏低的問題,再次讓台灣匯率與經濟成長的問題受到關注。為此,中央銀行也與美國財政部發布「台美匯率議題聯合聲明」共同聲明指出,「雙方確認將避免操縱匯率或國際貨幣體系,以免阻礙國際收支之有效調整或取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自美國政府實施對等關稅以來,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匯率政策一直被認為是對等關稅談判可能討論的焦點,這主要是因為川普將匯率操縱認為是非關稅作弊(Non-tariff cheating)手段所致。

匯率變動對產業的影響不會僅有單一方向

一個國家的貨幣升值或貶值一定會對該國不同的產業帶來好處與壞處,當一國貨幣升值時,該國的貨幣購買力提高,即在一樣的支出下,可以進口的東西變多了,例如,當日圓相對台幣貶值時,台灣人到日本去旅遊的成本會降低,對台灣人去消費進口日本觀光服務業是有好處的,有利日本觀光業的出口。但是,對日本人而言,日圓相對台幣貶值會使得日本人到台灣旅遊的成本提高,因此,不利台灣觀光產業的出口。換句話說,無論台幣升值或貶值,都會有一部分的產業得到好處,有另一部分的產業受到傷害。

對出口廠商而言,出口國貨幣貶值有利其出口,當一個國家出口占經濟成長的比重愈高時,出口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就會愈大,因此,一國貨幣升值對該國的出口傷害就會愈大,這是亞洲許多以出口為主要經濟成長引擎的國家會非常重視貨幣升貶的原因。

台灣廠商在經歷今年四月經歷台幣相對美元大幅升值後,一直希望政府可以將台幣兌換美元的價格維持在特定的水準區間,對出口廠商而言,他們必然會期待本國貨幣貶值以增加價格競爭力,進而提高利潤,但是,對出口國政府而言,當無法承擔匯率風險的出口廠商愈多時,政府該思考的是,應該維持出口國匯率貶值來幫助廠商出口,或者應該讓這些廠商退出市場以提高國內生產資源的使用效率。

無法面對匯率風險的企業不應進入國際市場

平心而論,央行可以避免匯率「劇烈波動」對廠商的衝擊,但是,央行與美國財政部的聲明書中也承諾「至少每季一次(落後一季),公布外匯干預操作」,因此,美國財政部允許央行可以進行外匯干預操作,但不能一直干預。若廠商一直期待央行要維持貨幣貶值來幫助其獲利,甚至生存,則這類無法面對匯率風險的企業,本來就不應該進入國際市場。

若政府已經知道許多產業無法承受匯率波動,或可以面對匯率風險的承擔能力極低,則政府若未讓這些廠商退出市場,還希望去幫忙避險,則這類廠商除了會繼續用水、電外,也會因無法支付較高薪水而面臨找不到人的缺工問題,此時,這類產業面臨五缺的問題也會較其他有競爭力的產業更為嚴重,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絕對是傷害,也無穩定就業的功能。

此外,當「只能」仰賴貶值來維持生存的廠商數愈多,則出口國貨幣貶值只會讓有競爭力的廠商出口利潤進一步增加與創造更大的貿易順差,沒競爭力的廠商只是維持生存,無法有顯著獲利,此時,出口國產業的發展將因為競爭力差距加上貶值的擴大效果而變得更不均衡,換句話說,維持貶值只會擴大產業發展的不均衡,讓經濟成長的產業結構變得更不平均。

最後,若一個國家的貨幣長期貶值,即使利於出口,但是並非沒有代價,長期可能將會帶來進口成本上漲,導致輸入型的通貨膨脹,進而讓國內人民承擔通膨產生的生活成本負擔,日本近期所面臨的通貨膨脹問題即是顯著的例子。因此,面對一國貨幣的升貶,出口廠商要求貨幣貶值是本性,但是,政府在思考匯率問題時不應該只想到出口商的生存,也應思考貶值對人民產生的傷害以及對生產資源的分配的影響。否則,只看到貶值的好處而忽略貶值成本的結果,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與就業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