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爭建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造成記憶體晶片供應吃緊,價格持續狂飆。中國手機製造商近期推出新機已調漲價格,雖然抱怨記憶體漲太多,依然千方百計搶貨。分析指出,中國 Android 手機勢必持續漲價,蘋果手機相對調漲壓力小。
今年記憶體價格飆升,已衝擊全球消費電子市場,又以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必備的低功耗雙倍資料速率記憶體(LPDDR)缺貨漲價衝擊最大。
綜合中國經營報、36氪、前瞻網等媒體報導,以三星LPDDR 4X為例,分別3~4月和10月各有一波大漲,從6美元報價一路飆升至25美元,漲幅高達三倍。更先進的LPDDR 5今年也有同等漲幅,甚至11月直接暫停報價。
目前記憶體處於賣方市場,過去手機廠商與記憶體廠的協作方法是,手機廠商照每季規劃下單記憶體廠。如今,這些需求不一定能全部滿足,如某手機大廠近期匯報需求後,直接被記憶體廠砍掉三四成。
中國記憶體業界人士說,「現在不是看手機廠商你有多少需求,而是看三星、海力士有多少貨可以給你」。紅魔遊戲手機產品總經理姜超近期發文稱,記憶體業價格飆升,近期沒閒著,一直和供應鏈同事「催料」。
面對上游壓力,小米10月底推出Redmi K90標準版定價2,599人民幣(約新台幣1萬1,435元),比上代K80調漲300人民幣,引發市場議論。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回應時坦言,今年記憶體市場價格上漲比預期高許多;小米創辦人雷軍更抱怨記憶體「漲價實在太多」。
小米9月25日發表17系列旗艦手機,雖然標準版定價4,499人民幣(12GBB+256GB),與上代小米15保持一致,但記憶體高配版價格上調。另一大廠OPPO,10月22日發表Find X9系列旗艦手機,也較前一代調漲200~300人民幣。
近日傳出多家手機廠商已暫緩本季記憶體晶片採購,小米、OPPO、vivo等廠商相關庫存普遍低於兩個月,部分廠商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庫存低於三週,還在猶豫是否接受記憶體大廠近50%漲幅報價。相關手機廠商均以「沒有回應」為由迴避置評。多名業界人士及分析師表示,手機廠商暫停採購記憶體晶片的可能性極低。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黃郁琁表示,暫停採購記憶體晶片無異於主動放棄市占率。她認為,面對高昂的成本壓力,智慧手機品牌更可能採取的策略是上調終端產品售價,以涵蓋不斷攀升的成本,維持公司營運。
市調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預估,記憶體帶來的成本大幅上升,可能會導致高階旗艦手機繼續漲價;中階產品漲幅會小點,但會導致部分使用者換機需求延後;低階產品壓力最大,已沒有降本空間,可能會減少產品線和出貨量。
郭天翔預計,2026年手機產品由於成本限制,可能會在很多地方降規,整體產品升級幅度可能不會很大。
相較中國Android陣營手機喊漲,蘋果iPhone手機調漲壓力較小。中媒快科技指出,iPhone手機不同記憶體版本價格差距一直是手機廠商最大,以iPhone 17 Pro Max為例,1TB版本和2TB版本就相差4,000人民幣。
如果放眼整個iPhone陣營,一倍的記憶體相差,蘋果基本可做到至少Android廠商的兩倍價差,更關鍵的是不少用戶還欣然接受。
(首圖來源:Unsp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