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 Corp.)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強調,AI 不是泡沫,目前全世界正在同時經歷三大平台轉型,是未來幾年 AI 基礎建設投資的根基。
衛報、Investing.com報導,黃仁勳19日在財報電話會議表示,市場有許多AI出現泡沫的聲音,但「從我們的角度卻看到非常不一樣的景象」。
黃仁勳指出,全世界正在同時經歷三大平台轉型,是自摩爾定律誕生以來首次發生的現象,而輝達可以提供獨到的解方。
黃仁勳表示,第一個平台轉型是「從CPU通用運算轉型至GPU加速運算」。全球對非AI軟體投入巨額資金,從資料處理、科學到工程模擬,每年對雲端運算的支出都達數千億美元。許多過去只在CPU運行的程式,如今都快速轉移至CUDA GPU。加速運算已經來到轉折點。
第二個平台轉型是「生成式AI開始取代傳統機器學習」。黃仁勳表示,對現有應用來說,生成式AI開始在搜尋排行、推薦系統、廣告定位、點擊率預測和內容審核等項目取代傳統的機器學習,這些都是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hyperscaler)進行基礎建設的基石。Meta以大規模GPU叢集訓練的廣告推薦基礎模型「Gem」就是一例。Q2期間,Meta受惠於以生成式AI為根基的Gem,Instagram、Facebook動態消息的廣告轉化率分別提高5%、3%。轉換至生成式AI對hyperscaler而言,代表的是巨大的營收增幅。
第三個平台轉型是「代理式AI與實體AI的崛起」。黃仁勳表示,能夠推論、規劃並使用工具的代理式AI浪潮正在成形。從Cursor、Claude Code等編程助理,到iDoc放射學工具、Harvey法律助理,以及諸如特斯拉(Tesla)全自動輔助駕駛(FSD)及Waymo等AI司機,都是運算的下一個前沿領域。OpenAI、Anthropic、xAI、Google、Cursor、Lovable、Replet、Cognition AI、Open Evidence、Abridge、特斯拉這些全世界成長最快的企業,如今都是代理式AI的先驅。
黃仁勳指出,轉型至代理與實體AI將是革命性的,將催生全新應用、企業、產品與服務。「當你考量基礎建設投資時,請把以上三大基礎動能也一併考慮進去。每一個平台轉型都會在未來幾年推動基礎建設成長。」
他表示,輝達之所以雀屏中選,是因為「我們的單一架構能夠協助實現以上三種轉型,也能因此支援所有產業各種形式的AI、涵蓋AI的每一階段,滿足雲端多樣的運算需求,並從雲端延伸至企業與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