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賣空》(Big Short)主角本尊、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前放空不動產抵押證券的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最近黯然註銷旗下對沖基金 Scion Asset Management,不再固定對外揭露持股。不過,他仍在積極投資,並加碼放空市場如今最愛的人工智慧(AI)概念股。外媒仔細分析,貝瑞的看法,源自 Scion 前投資協理 Phil Clifton。
CNBC 25日報導,貝瑞曾在10月底發布的Scion投資者告別信上,形容Clifton是他見過「最為驚人的思想家」。CNBC取得Clifton成立自有投資機構Pomerium Capital前,於2025年稍早發表的數篇研究報告,藉此釐清Scion放空AI的依據。
表面上,AI的應用似乎無所不在。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顯示,超過60%的美國持人表示,他們一週至少會跟AI互動數次。然而,Clifton認為,需求面的經濟效益其實「少到令人意外」。
Man Group統計顯示,超大雲端服務商(Hyperscalers)最近幾年的資本支出已經翻了四倍,來到每年近4,000億美元,並預期未來五年總計要投資3兆美元。然而,Clifton指出,「我們認為,其他AI服務的總體營收,不足以支撐目前對AI基礎設施投入的巨量資金。」
Scion認為,當今AI熱潮跟2000年初的網路泡沫很類似,當時業者也對光纖網路投入大量資金,設施建置速度卻遠超實際用量。Scion提到,美國光纖網路的產能利用率一度跌至約5%,而整體電信價格也在一年內崩潰約70%。
Clifton也主張,當前雲端巨頭處於類似競賽,他們在擴建AI基礎建設時,都假設未來需求終將趕上。然而,倘若AI大量普及的時間比預期還久,這些大型資料中心協議的經濟效益恐將無以為繼。舉例來說,微軟(Microsoft)已經以供給過剩為由,取消美國、歐洲的2吉瓦(GW)資料中心開發案。
Scion並質疑,輝達(Nvidia Corp.)客戶能否從巨大投資取得足夠經濟回報。關鍵在於折舊政策。科技巨擘已將帳面上的伺服器使用壽命延長至六年,但輝達產品卻每年迭代,使舊款晶片在尚未完全折舊攤提前,功能就已遭到淘汰、能源效率也更差。
輝達雖然宣稱,其CUDA軟體系統可提升效率,其硬體維持生產力的時間遠超批評者所聲稱的時間,但貝瑞等質疑者卻指出其中的矛盾之處。輝達表示,最新晶片的性能、效率及能力都更為優越,但同時也保證舊款晶片依舊能帶來經濟效益。批評者認為,兩種說法必定有一個是錯的。
Nvidia emailed a memo to Wall Street sell side analysts to push back on my arguments.
I stand by my analysis. Obviously, the full analysis does not fit in a tweet. I will release on my timeline.
The first post in The Heretic’s Guide to AI’s Stars “Supply-Side Gluttony” is up…— Cassandra Unchained (@michaeljburry) November 24, 2025
Question is : who is telling the truth. Seems we have a massive grift in full bloom.
— Bill (@Billwywes) November 26, 2025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