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導入藍氨,創台灣半導體業首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8 日 13:50 | 分類 半導體 , 晶片 , 淨零減碳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台積電導入藍氨,創台灣半導體業首例

台積電推動綠色低碳供應鏈,聯合氨水供應商啟動藍氨導入專案,成功促使氨水供應商上游的液氨供應商,採用在生產過程中加入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的藍氨,較傳統的灰氨可降低碳足跡 60% 至 70%,為台灣半導體業首例。

台積電在新出爐的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電子報中指出,藍氨產製的氨水已於今年第4季導入晶圓14A廠,預估單季可減碳約250公噸,並計劃至民國119年全面導入台灣廠區後,年減碳量可達7萬公噸。

台積電表示,氨水是半導體製程中的關鍵化學品,能有效維持晶片表面純淨並提升性能。其碳足跡中約80%來自氨水供應商上游液氨的生產過程,成為供應鏈減碳的主要挑戰。

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台積電主導推動專案,整合多家氨水供應商的藍氨需求,並採取「效益研析、碳足跡驗證、價格協商、採購規範化」4大策略,確保藍氨供應穩定性,進一步促進供應鏈低碳轉型。

台積電指出,未來除逐步提升藍氨使用比例,亦將深入評估雙氧水、硫酸等關鍵化學品,積極探索低碳原物料替代方案,透過創新技術與跨界合作,帶動低碳材料的產業化進程,建構具韌性的永續原物料價值鏈。

面對近年全球布局帶來的供應鏈物流管理挑戰,原物料用量與運輸時間增加,為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台積電與18家供應商合作推動「原物料價值延續管理計畫」。

台積電表示,這計畫針對半導體製程主要使用的黃光材料、靶材、化學材料、氣體及化學機械研磨等5種類型原物料進行生命週期延長評估,成功將15項原物料的生命週期延長30%至50%,不僅減少報廢量及其產生的碳排放,亦強化供應鏈營運韌性及永續風險控管能力。

(作者:張建中;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