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 iPhone,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到了它的一個新特性 Live Photo──一張活的照片,更確切的說,它是一段長度為 3 秒、還包括聲音的小影片。
啟動「相機」,啟動「Live Photo」功能,然後按下快門鍵,一張 Live Photo 就被拍了下來。然後,在「照片」裡找到剛才的照片,用新 iPhone 所具備的 3D Touch 功能,用一點力按下螢幕,照片突然間變得鮮活起來。
儘管看上去不起眼,但蘋果在 Live Photo 所費的心思並不少,比如說你可以把某張 Live Photo 設為桌面,然後長按螢幕就可以看到照片動了起來。對於喜歡把女友、自己孩子的照片設為桌面的人來說,這項功能十分有吸引力,畢竟只要按下螢幕就能看對方如花綻放的笑容。
(Source:TechCrunch)
根據 TechCrunch 的 Matthew Panzarino 的 iPhone 6s 評測,他發現 Live Photo 其實是由一張 JPG 圖片以及一個 45 格 MOV 影片檔所組成(MOV 是蘋果所提出獨有的影片格式)。在播放 Live Photo 時,這段 MOV 則以 15 格 / 秒的速度來播放(讀者 LitHoge 提供更詳細的解釋——Live Photo 是在拍攝前錄一小段,按下快門後再錄一小段這樣連接成的,按下快門那一刻拍攝一張高解析度圖片當封面)。
根據 Macrumors,因為結合了圖片與影片,因此一個 Live Photo 相當於一張普通圖片的 2 倍大小。
▲ BlackBerry 10 中內建的 Rewind 功能。
其實對於手機玩家來說,Live Photo 並非全新發明。黑莓、諾基亞、HTC 當年都推出過類似的功能,黑莓的 Rewind 可以讓人回顧一張照片的前後一段時間的變化,從而選取最佳的一張,避免被攝物件閉眼、笑不開的情況。
HTC 之前推出的 ZOE 與黑莓的 Rewind 功能類似,它可以自動拍攝 3 秒畫面,生成 20 張連拍以及一段影片檔,最終效果成為一張動態圖;諾基亞的 Living Image 影片和蘋果的 Live Photo 類似,但是長度短於 1 秒,沒有聲音。
如果對比黑莓、HTC 以及諾基亞和蘋果,你會發現,同樣是將「照片變成超短影片」,這四家廠商很自然的分成了兩派:
- 黑莓與 HTC:「超短影片的存在是為了拍出更好的照片」
- 諾基亞與蘋果:「超短影片本身應該和照片一樣」
這兩派的根本差異在於,是否認為人們未來記錄影片的頻率將會和照片一樣高,或者說承認兩者將是同樣流行的事物。諾基亞、蘋果把這一段超短的影片同樣視為一種「照片」,這種態度本身值得玩味。
最近一兩年,短影片 App 層出不窮,國外代表性的有 Vine、Instagram,中國有美拍、小咖秀等等,還不能忘記微信內建的「小視頻」,顯然也是一種短影片功能。實際上,從廣義的範圍來看,透過在「相機」應用程式內建將連拍整合為一個 GIF 檔的功能,Google 其實也變相支援了「短影片」。
根據 QZ 8 月整理的資料,Vine 宣稱每月公司的服務過的使用者數量超過 1 億,15 億次影片播放量。而根據 App Annie 的統計,在 13 個國家的 App Store 排行榜上,Vine 都位於總免費排行榜前 100 名內。
根據 comScore 的估計,目前 Vine 每月的獨立訪問用戶數可達 3,450 萬——儘管 Vine 的母公司 Twitter 發展陷入頹勢,然而 Vine 的這個資料與估值為 160 億美元的 Snapchat 相近。這也是 QZ 認為 Vine 是「沉睡的巨人」的原因。
實際上,社交軟體 SnapChat 早已經從分享圖片,轉變為分享短影片(影片長度為 10 秒)——根據 Varity 的報導,每日影片播放量可達 40 億次,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資料已經經過 SnapChat 官方確認。Varity 認為,這個影片播放量已經和 Facebook 旗鼓相當。目前 SnapChat 可從每個短影片當中賺 2 美分。
無論是 SnapChat 還是 Vine,還是中國火紅起來的小咖秀等短影片類 App,展現了未來變化的趨勢——影片分享將成為主流。
在國外,這一趨勢已經到來,而在中國,由於流量費等客觀原因,影片分享的爆發時間點可能還不會那麼快,然而觀看別人分享的影片這一行為已經成為主流。
不然,為何美女主播那麼紅?
▲ 麥克·魯漢
回到 Live Photo 本身,3 秒影片的長度,已經限制了它的內容製作——與一些時間長度可達 1 秒多的 GIF 類比,3 秒長度的影片並不適合完整表達一個故事,它更加適合表達某個情景下一時間的情感狀態片段。
這與以「敘述完整故事」為目的的影片不一樣,而和以記錄某個片段,某個狀態為目的的照片類似。或許這是蘋果將其實是超短影片的 Live Photo,視為一種「照片」的原因。
反過來想,如果照片都是一種超短的影片了,這是否意味著影片將取代照片,成為新的主要記錄方式——3 秒的影片長度限制,限制的是表達內容的複雜,卻降低了製作內容的難度。不過,它傳遞的訊息量比單純一張照片會更大。這也是一開始用 Live Photo 的時候,每一張我都可能會播放 2 次,而如果是照片,則是瞥一眼就可以過了。
Live Photo 目前依託於 iPhone 這一存量巨大的硬體平台,就好像 Vine 依託於 Twitter 一樣。而相比許多短影片服務的優勢在於,它一開始就有非常高的起點,幾乎同時它就擁有了上億級用戶;由於內建與系統級應用程式當中,使用者不必下載即可直接使用;另外,它除了 iMessage、iChoud Photos 外,它還可以透過 AirDrop 來分享,具備當地語系化的分享方式,而不必完全靠網路。
依照麥克·魯漢的觀點,任何一種技術都是一種媒介,這裡不僅包括語言、文字,還包括飛機、汽車、照片、唱機、貨幣等都可以視為媒介的範疇——媒介是人體的延伸,凡是沾染這一屬性的工具、技術和活動都可以當做媒介來研究。從這一觀點來看,Live Photo 是一種新媒介。
麥克·魯漢還認為,任何一種媒介的使用都會影響人類感覺平衡的狀態,產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外部世界的認識和反應方式,結果是媒介將改變人的關係與活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網路這個新媒介,現在已經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了。而 Live Photo 是一個億級平台上的新媒介,儘管現在還猶如初生嬰兒,但我們必然不能小視它所代表的那一類新媒介的影響潛力。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