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一直在傳的蘋果自研 5G 晶片又有新進展。
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 2025 年第一季推出 iPhone SE 4,首次搭載蘋果自研 5G 晶片,第三季傳聞比 Pro Max 更貴的超薄 iPhone 17 Slim 也會搭載自研 5G 晶片,其他三款 iPhone 或許繼續用高通晶片。
雖然乍看只有 iPhone SE 4 和 iPhone 17 Slim 首發自研 5G 晶片有點莫名其妙,但因不會成為銷量主力,很適合拿來實驗,也代表蘋果對自研 5G 晶片持保守態度。
蘋果自研處理器碩果累累,但基頻晶片就沒那麼一帆風順。2022 年有消息,蘋果 iPhone 15 系列就會用自研基頻晶片,結果去年蘋果和高通再次續約至 2026 年,傳聞蘋果基頻晶片現身當然就失約了。
一次一次延期背後,說明基頻晶片開發難度之大,負責蜂巢式數據連接的小晶片,要能和全球數百家電信商無縫連接,適應各種頻段。高通憑著專利技術,成為基頻晶片最強者,蘋果 iPhone 7 時代試圖投奔英特爾,從那時開始,iPhone 就和「訊號差」印象綁定了。蘋果 2019 年妥協,再次與高通達成協定,又以 10 億美元收購原英特爾基頻團隊,加速自研晶片。
彭博社去年報導,蘋果已燒了幾十億美元,投入上千人團隊,但進度仍落後高通,一直延後推出晶片。不過對消費者來說,iPhone 用哪家 5G 晶片並不重要,更核心問題永遠是體驗:換成自研晶片,iPhone 訊號會更好嗎?多數人不持樂觀態度,至少前幾代是如此。
原因很簡單,高通就是基頻晶片的龍頭,蘋果已落後,想繞開高通專利和技術,用本就技不如人的英特爾團隊打造基頻晶片,當然很難追上高通水準。
蘋果員工就吐槽:
為什麼公司會認為繼承英特爾失敗專案並以某種方式成功,這真是個謎。
如果蘋果明年真的用這兩款 iPhone 測試自研基頻晶片,很難不與其他高通晶片比較,堪稱「公開處刑」。但對蘋果非常重視一體化體驗的公司來說,自研是必然之路,高度整合就是蘋果產品體驗受世人青睞的重要原因。
自研本質也屬「開頭難」,產品推出後,蘋果等自產自用公司,透過龐大硬體銷量彌補研發成本,盈利再投入下代晶片研發,很容易變成良性循環。如果結合前幾天「摺疊 iPhone 即將推出」傳聞,蘋果或許是朝提高 iPhone 獲利的方向努力。
這符合 Counterpoint Research 預測智慧手機趨勢,即手機出貨量增長會再放緩,而智慧手機單機獲利率更高,智慧手機商收入和利潤增長會比銷量快。如超薄和摺疊手機,都是高階化以提升獲利率,自研基頻晶片就能省下高額高通技術和專利費,使利潤更高。
明年 iPhone 17 系列是否搭載自研基頻晶片,表現能否如其他蘋果晶片再次驚豔世人,只能等明年蘋果揭曉了。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