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氫能產業鏈完整先進,法、烏等四國搶簽 MOU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31 日 11:30 | 分類 能源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氫能產業鏈完整先進,法、烏等四國搶簽 MOU

法國國際氫能展是歐洲最大氫能展之一,28 日巴黎登場,台灣首次受邀設館,因完整供應鏈與先進技術獲國際關注,並與法國、烏克蘭、丹麥、波蘭氫能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共推能源轉型。

法國Hyvolution國際氫能展會28~30日舉行,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THFCP)與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年首次受邀參加,除了代表90多家企業會員參與,也設立「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館」,展示氫氣純化、氫能電解、電轉氣(Power-to-Gas)系統整合、能源管理解決方案等前瞻技術與成功案例。

展會期間,THFCP與法國企業行動聯盟國際事務部(MEDEF International)、烏克蘭、波蘭及丹麥氫能協會機構建立合作,並簽署合作備忘錄。

THFCP執行長林若蓁表示,備忘錄是針對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促成整體供應鏈研發與商業合作,共同申請國際計畫,也推雙邊人才交流。

林若蓁同時也是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一所副所長。她指出,「台灣本著ICT(資訊及通訊技術)與製造業技術,科技研發與產業鏈方面,幾乎是全世界氫能燃料電池最完整的國家」。

台灣產業鏈完善,能設計也可代工、量產製造。「不只可以做代工和製造,台灣也有自己的設計,且九成以上關鍵零件都是台灣製造。也是因為台灣有設計和技術經驗,所以才能更快吸收國際各種技術,幫助製造量產。」

但林若蓁也分析自身挑戰。台灣面積不大、人口稠密,科學園區更有1,100家業者,依賴能源進口,「挑戰之處在台灣高能源需求、高能耗,但又要做乾淨能源」,要找到空地打造案場相較於他國困難。林若蓁說,因此台灣也積極和智利、澳洲等國洽談合作,例如共同投資國際的綠氫工廠,並引進台灣產業鏈與技術到當地,未來更可進一步掌握全球綠氫貿易商機。

台灣28日與烏克蘭簽署備忘錄後,29日分別與波蘭、法國、丹麥機構簽署。

波蘭氫能協會主席烏梅達(Tomoho Umeda)告訴《中央社》,身為歐洲國家,波蘭氫能協會主要聚焦歐洲,但也積極尋求與台、日、韓市場合作。「簽署這份備忘錄很重要。開啟密切合作、資訊交流,推廣我們的企業與市場,讓彼此利益最大化。」

烏梅達說:「我們目標是能源獨立,台灣也聚焦能源獨立與自足,尤其是現在。我們觀察到,台灣對發展這類科技的支持非常活躍。波蘭也一樣,取得完全能源獨立是我國主要策略目標,如同台灣,彼此合作相當合理。」

法國企業行動聯盟氫能工作小組負責人布魯金恩─梅黑德(Mikaa Blugeon-Mered)簽署備忘錄後告訴《中央社》:「台灣能為歐洲氫能源討論所做的貢獻格外重要。歐洲再生能源與氫能之間跨領域耦合的連結缺少部分,就是如何透過將離岸風電轉化為綠氫來盈利,並在之後進入製造業與難減排產業。」

他指出,台灣正以國家策略推動這項發展,從離岸風電到氫能,再到如半導體產業的去碳化。

布魯金恩─梅黑德說:「台灣研發模式很重要,因為歐洲也該這樣做,這就是為何與法國,乃至歐洲連結非常關鍵。希望今天台灣夥伴聯盟和氫能與去碳化工作小組簽署的關鍵備忘錄,能成為跟歐洲進一步合作和交易的大門。」

法國氫能協會也積極與台灣接洽,並表示濃厚興趣。協會國際關係負責人拉布維(Pierre Laboué)指出,台灣許多領域都有很先進技術,有很多合作機會。歐台合作不只在研發層面,也在產業面。布魯金恩─梅黑德與拉布維都強調,台灣為島嶼,能成為法國海外領地的經驗與模範。

拉布維說,「海外領土也可能面臨問題,台灣已有經驗,知道該如何回應以確保能源安全,包括電力安全,因氫能可穩定供電,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角色也越發重要」。

法國Hyvolution國際氫能展會2016年起於巴黎舉辦,為歐洲規模最大氫能展會之一,去年吸引82國、逾萬名企業、專家學者及政府代表參與。為推動能源安全與去碳化,歐洲聯盟是全球推動氫能政策最積極地區之一,2020年公布氫能戰略,目標為2030年達成至少100百萬瓩(GW)電解槽自產量能。

(作者:曾婷瑄;首圖來源:Hyvolution 2025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