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進展!等離子蝕刻速度翻倍,3D NAND 快閃記憶體容量飛躍成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4 日 16:30 | 分類 半導體 , 記憶體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突破性進展!等離子蝕刻速度翻倍,3D NAND 快閃記憶體容量飛躍成長

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驅動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對更快速、高密度資料儲存方案的需求日益迫切。3D NAND 快閃記憶體以其垂直堆疊單元、最大化空間利用的優勢,成為未來儲存關鍵方向。

近期,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及美國能源部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合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團隊成功開發更快速精準的等離子蝕刻製程,將 3D NAND 深孔蝕刻速度提升一倍以上 ,為更高密度、更高容量儲存裝置奠定基礎。

該研究聚焦改進 3D NAND 的深孔蝕刻關鍵環節。3D NAND 技術透過垂直堆疊儲存單元,在有限空間實現更大容量;而蝕刻深孔則是打造堆疊結構的關鍵。研究人員透過精確化學成分調整,利用氫氟化等離子體取代傳統氫氣和氟氣組合,顯著提升蝕刻效率與精度。

3D NAND 製造需在氧化矽、氮化矽交替層蝕刻深窄孔洞。等離子體做為部分電離氣體,被廣泛用於蝕刻製程。等離子體高能離子與材料原子作用,精確移除材料,形成孔洞。

實現深孔、窄孔、垂直光滑蝕刻效果並非易事。研究團隊不斷探索新配方與參數,尋求最佳方案。

▲ 二氧化矽和氮化矽的交替層(左)經過蝕刻形成一個深而垂直的孔(右)。(Source:Thorsten Lill/Lam Research)

氫氟化等離子體展現優異效能

低溫蝕刻成提升蝕刻品質關鍵策略。傳統低溫蝕刻用氫氣、氟氣,新研究採用更先進的氫氟化氣體等離子體。研究顯示,氫氟化等離子體無論單獨蝕刻氮化矽或氧化矽,均展現更優異效能。尤其同時蝕刻氧化矽、氮化矽交替層時,蝕刻速率從每分鐘 310 奈米提升至 640 奈米,提升超過一倍 ,蝕刻品質同步提升。

研究團隊亦探討三氟化磷(PF3)在二氧化矽蝕刻中的作用,發現添加 PF3 可將二氧化矽蝕刻速率提高四倍,但對氮化矽影響較小。研究還揭示副產物氟矽酸銨(ammonium fluorosilicate)的作用機制,以及水如何削弱其鍵結、加速蝕刻。

此突破性研究不僅革新 3D NAND 製造技術,更為未來高密度、高容量資料儲存開闢道路,推動電子設備發展,並為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提供更強大基礎設施。

該研究已刊載於《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A》期刊。

(首圖來源:PPPL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