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價費率審議會將於 28 日開會,屆時將決定 4 月電價的漲幅。據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能源數據科學中心的調查指出,每到夏天,每戶的民生用電大宗絕對是冷氣費,占比達到 48.9%。隨著電價可能即將上漲之際,LG 今日宣布推出搭載「智慧電量管理」(AI kW Manager)功能的冷暖變頻空調。
台灣 LG 電子董事長鄭淵寬表示,LG 洞察消費者使用習慣,發現節能不能僅靠家電能源效率,透過智慧科技協助消費者無痛改變生活模式也非常關鍵。因此 LG 整合軟硬體升級,提出創新方案「智慧電量管理」,讓消費者可以主動管理用電模式與用電量。
許多人在選購冷氣等家電產品時,往往會選擇一級能效產品,並認為這一類產品能夠有效降低每月的用電量。對此 LG 指出,這其實是一種用電盲點,許多家庭在更換節能空調或一級能效家電後,電費變化未如預期,甚至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
LG 發現,用戶常見的冷氣用電盲點包括:
- 過度依賴能效標示:以為一級能效家電無論如何都省電,因而整日開著空調、且未依環境、人數、活動量等變因調節模式,導致不必要的能耗。
- 忽略濕度調節:只降溫不除濕,濕度過高不只讓體感不適,且反而讓壓縮機和風扇長時間運轉,無形中增加電費。
- 溫度設定過低或過高:夏季習慣將溫度設定過低或冬季將溫度設定過高都會增加壓縮機負擔,也讓電費上升。
台灣 LG 電子協理林樵儀解釋,新技術的運作原理是,當消費者確定去年同期用多少電後,就可以透過 LG ThinQ App 來設定目標,系統會透過使用者設定的目標來控制每月冷氣的使用量。像是使用者可以輸入現在電價為多少,這時系統就能在一個區間內模擬可能的用電量,用戶也可設定自己個月想要使用的用電量,讓系統自動做調控。
且「智慧電量管理」功能在用戶累積七天的使用紀錄後,系統就會出現過去使用的紀錄,並透過這些紀錄的數據來建議使用者可以怎麼設定;如果用戶不知怎麼設定比較好,系統中也有 Auto 功能,這時冷氣就會依據建議過去用電狀況,自動幫用戶設定數值。
除了「智慧電量管理」功能外,這次 LG 新暖變頻空調的「舒適」功能也是一大特點。林樵儀表示,許多人都相當忌諱冷氣風直接吹到頭,過去的做法就是額外安裝一個導風板,這樣不但破壞冷氣的外觀造型,且還會卡灰塵、滴水。而 LG 新型號冷暖空調具備雙出風口,當不想被冷氣風吹到頭不實,消費者可以選擇讓下方吹風口的板頁關起來,並從上方的出風口平吹。
目前台灣空調市場仍以日系產品為大宗, LG 空調產品在台灣的市占率僅有 5%,林樵儀表示,今年內希望透過新產品與政府的節能補助將市占率進一步提高到 7% 左右。
(圖片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