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為夢想賦能,迎來程式文藝復興?21 歲設計師用「焦慮戳戳樂」擊敗 ChatGPT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29 日 10: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app , 軟體、系統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AI 為夢想賦能,迎來程式文藝復興?21 歲設計師用「焦慮戳戳樂」擊敗 ChatGPT

Google 執行長皮蔡說公司內有 25% 程式碼由 AI 搞定,AI 開發工具 Cursor 和 Windsurf 快速擄獲使用者的心,OpenAI 共同創辦人卡帕西甚至發明詞彙「直覺開發」(vibe coding),把寫程式交給 AI。今年 21 歲的王甫瑄也搭上 AI 寫程式浪潮,運用 AI 打造的「焦慮戳戳樂」空降應用程式下載榜單,甚至擊敗 ChatGPT,他如何做到?

「有一種全新的寫程式方式,我稱之為『直覺開發』(Vibe Coding)。完全放飛自我,信任AI,甚至忘記程式碼的存在。這一切之所以可行,是因為LLM(如Cursor Composer搭配Sonnet)已經強大到讓人懷疑人生。」這位工程師描述,他只是觀看、說話、運行、複製貼上,程式碼就能動了。

若上述話語出自於初出茅廬的工程師,恐怕會被認為離經叛道,甚至是夜郎自大,但這段話的作者並非泛泛之輩,而是參與創辦OpenAI、曾任特斯拉AI總監的卡帕西(Andrew Karpathy)。

卡帕西這段敘述「直覺開發」(或譯為氛圍開發)過程的貼文,正在影響全世界。今年21歲的大學生王甫瑄,就是受啟發的其中一人。

▲ 焦慮戳戳樂推出後下載量迅速破萬,也成為Threads上熱議話題。(Source:網頁截圖)

AI賦能設計師,實現五年前未竟的夢想

並非工程師背景,而是設計師出身的王甫瑄,利用AI開發工具Windsurf,在短短兩天內開發並上架紓壓小程式「焦慮戳戳樂」。

焦慮戳戳樂的功能簡單,當使用者感到焦慮時,可以點擊斗大的紅色按鈕。程式會記錄每次點擊,並以儀表板方式呈現累積焦慮次數與分布。

沒有複雜邏輯,介面也陽春無比,無論是功能還是外觀,都仍有改進空間,但焦慮戳戳樂還是擊敗ChatGPT,攻占免費應用程式排行榜第一名,並迅速在Threads上走紅。

檢驗焦慮戳戳樂的成功,或許來自於「無用之用」的巧思,也有社群推波助瀾的成分在,再加上AI寫程式本身具有話題性。然而,事後分析若不謹慎,可能落入倖存者偏差的陷阱。王甫瑄回頭審視自己作品掀起的熱潮時,沒有把重點放在作品,而是更關注AI寫程式帶來的可能性,「它稍微改變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回憶,自己早在五年前就對開發應用程式感興趣,當初集結伙伴一起仍跌跌撞撞,學習路程艱難,但將時間快轉至今,當年覺得不容易、需要找人伸出援手的目標,現在只要與AI對話便能完成。

王甫瑄表示,這次開發焦慮戳戳樂,並非懷抱打造影響千萬人作品的夢想,而是為了向伙伴展示AI寫程式的力量。他口中的夥伴,指的是公民社群g0v(台灣零時政府)的參與者。

王甫瑄原本就讀於台北大學經濟系,後來申請上由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創辦的「Jamie’s Gapyear Program」。這項計畫專為21歲以下的大學生設計,提供一百萬元資金,鼓勵他們探索職涯或嘗試創業。

王甫瑄表示,自己決定休學的原因之一,就是想探索「寫程式」是否能成為一種更輕鬆的日常技能,而非僅限於少數專業人士使用的工具,這也是當前g0v所面臨的挑戰。

g0v長期致力於運用公民力量,打造讓人民更容易參與政治的資訊工具。但在王甫瑄看來,近年g0v的工程人力相對短缺,加上寫程式的門檻仍高,使得願景難以實現。他認為,AI協助寫程式可能是一種解方。「我想測試幾個功能,包括資料輸入、處理以及視覺化,」這也成了他開發「焦慮戳戳樂」的起點。

其實,不只是王甫瑄,沒有程式背景的「小白」們都在嘗試利用AI寫程式解決問題。新創Zeabur產品行銷經理吳冠霖觀察到程式日常化的現象,「可能是一人公司,或者中小型的企業老闆,他不想要花錢聘工程師,他就先至少做一個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出來。」

雖然現在寫程式還是有門檻,但吳冠霖認為,AI進步終將讓門檻變低,唯一不確定的只是等待時間,究竟是半年、一年還是三年而已。

▲ 生成式AI小聚上,自陳沒有程式經驗的何婕展示如何運用AI製作網站到達頁(landing page)。

寫程式門檻降低,開發產品就像表達自我

如同吳冠霖觀察到的趨勢,王甫瑄開發時同樣先製作出MVP。

回憶開發過程,他表示自己先是與ChatGPT對話,描繪出想製作能夠追蹤焦慮應用程式的目標,接著在來回對話中,逐漸確立應用程式要有足夠大的按鈕,且產品強項在於記下焦慮頻率。ChatGPT釐清需求以後,便生成MVP的產品規格,王甫瑄再將規格複製貼上到AI驅動的編輯器Windsurf,由其生成程式碼。

王甫瑄強調,利用AI寫程式的過程中,他遵循直覺開發的核心精神,沒有刻意控制應用程式成品的長相,「它能夠做到原本想做的那些事情,我覺得就阿彌陀佛了。軟體的本質就是能夠幫你做某件事情,或者是協助你表達。」

雖然難以用成熟來形容產品,他也自陳若持續擴張產品規模,恐怕會造成災難,但這趟經歷還是帶給他許多啟發。「大家喜歡的東西,不見得長得完整或複雜,也不一定是完美的使用者體驗……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 焦慮戳戳樂的功能簡單,就像平常捏可愛小物那樣,但這款平凡的應用程式成功背後卻預示著AI寫程式時代的到來。

AI賦能人類,進入程式文藝復興時代

除此之外,他還援引歐洲歷史中古時期結束、文藝復興開始,比擬AI寫程式的潛力。

王甫瑄表示,他渴望活在一個所有人都願意出面表達想法、勇敢創作的社會裡,許多人寫程式是為了賺錢,但他的出發點在於探索創造的可能性。

在他心中,在AI賦能人類以後,寫程式像烘焙、似攝影,也如文學寫作那樣,都是表達自我的方式,「App Store可以想像成臉書或IG,貼文或是推文成就像一個又一個的App,」每個產品都代表開發者想要傳遞的價值與意念。

焦慮戳戳樂的好成績,對王甫瑄個人來說超乎預期,但他更加關注過程中學到的東西;對於社會來說,他則期待AI寫程式更加普及,每個人都有能力向世界發聲,這也暗合於g0v降低資訊流通壁壘的初衷。

不管用途是商業或者滿足個人興趣,AI Coding讓不具有程式背景的普通人們,都有能力打造出程式、網頁與服務。王甫瑄的故事,只會是AI寫程式的起點,全民皆可創作、人人皆能開發的時代,已經來臨。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I 生成)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