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談關稅戰:中國能反制但應「以戰促和」避免脫鉤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8 日 8:4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學者談關稅戰:中國能反制但應「以戰促和」避免脫鉤

經濟學者沈建光 17 日在有關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的講座中表示,中國有底氣進行反制,但「以戰促和」仍然值得爭取,要避免中美經濟「硬脫鉤」,為中國經濟轉型贏得緩衝時間。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9日下午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是受邀參加的專家之一。他17日在上海證券報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主辦的「上證.首席講壇」中,談中國經濟在關稅戰下有何挑戰和韌性。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中國目前採取堅決反制的做法,對美國輸入商品關稅達125%,並稱對於美方的關稅「數字遊戲」不再理會。美國方面則稱,中國輸美商品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

沈建光說,在應對當前經濟局勢下,中國宏觀政策已有兩大轉折,一是財政政策明顯加力,今年官方赤字率首次達到4%,廣義赤字率接近10%;二是政策重心從投資轉向消費,「以舊換新」政策有明顯作用,並拉動非以舊換新類品項的銷售。去年下半年中國財政部下達1,5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6,750億元)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而今年初,這個數字變成3,000億元。

他說,中國反制的底氣有三:一是「內循環」建設取得進展,消費成長;二是中美人工智慧領域差異縮小,在中美科技脫鉤背景下,DeepSeek為代表的科創是對中國創新能力質疑的有力回應;三是中美已經歷7年貿易戰,中國在全球市場出口占比反而較2018年上升。

他認為,中美兩國經濟還不至於「硬脫鉤」,也就是立刻全面脫鉤。除了川普持續釋放想與中國領導人會談的訊號,對中國來說,「以戰促和」也值得爭取,因為即使中國能採取措施對沖美國關稅,就業和通縮風險仍在。避免硬脫鉤,可以為中國經濟的轉型贏得緩衝時間。

沈建光也列出中國經濟面臨的諸多挑戰,包括:出口增速可能下滑、消費恢復動力不足、物價持續低迷、房地產尚未穩定、民間投資乏力、外商投資下滑、地方財政困難。

其中,他指出,中國對美出口占中國GDP的2.8%,對美出口下降會直接影響中國的經濟成長。而且在中美貿易往來可能大幅下滑、美國和其他國家貿易談判情況不確定的情形下,全球經濟成長也可能放緩並影響中國的出口,外需下滑也會透過乘數效應影響中國國內投資和消費。

而即便消費已有改善,但沈建光說,消費復甦仍面臨一些制約,尤其結構性失業和降薪問題突出,使收入成長放緩;房價、股價長期下跌,使居民財富縮水等。

在通縮風險方面,他表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反映物價水準的GDP平減指數已連續8季負成長,是1990年代末以來最長時間的價格下行;截至今年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是連續25個月低於1%,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連續30個月負成長。這顯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領域價格持續低迷。他說,中國要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仍必須要有持續擴大內需的政策。

(作者:張淑伶;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