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烏克蘭達成礦產合作:外交突破能否為俄烏戰爭帶來轉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04 日 10: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材料、設備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美國與烏克蘭達成礦產合作:外交突破能否為俄烏戰爭帶來轉機?

歷經數月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川普政府對烏克蘭和平重建戰略的核心布局,為歷時超過三年的戰爭,帶來可能的轉機。以下《遠見》整理協議相關 QA。

協議內容為何?

目前協議的詳細條款尚未完全公開,但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烏克蘭副總理斯維里登科(Yulia Svyrydenko)已在當地時間4月30日簽署協議。貝森特簽署後表示,這是「歷史性」經濟夥伴關係,向俄羅斯傳遞明確訊號:川普政府致力推動終結這場他稱為「殘酷且毫無意義的戰爭」。

協議將設立「美烏再投資基金」,由美國與烏克蘭依平等原則共同管理。烏克蘭將保有本國資源完整所有權與控制權,並決定哪些礦產可供開採,以及哪些地點可採礦。

烏克蘭經濟部表示,美國將直接投入或「新軍事援助」挹注基金,烏克蘭將以新許可開發關鍵原料、石油與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並將收益50%投入基金。

斯維里登科在X表示,可能包括為烏克蘭取得防空系統。聲明:「這項協議關注的,是未來美國軍事援助,而非過去。」也就是說,烏克蘭對美國不具任何債務義務,這也是雙方漫長談判的關鍵共識。補充說明,烏克蘭期望基金獲利與收入,前十年都能重新投資烏克蘭。

▲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烏克蘭副總理斯維里登科(Yulia Svyrydenko)4月30日簽署協議。 

烏克蘭有哪些礦產?

烏克蘭經濟部數據顯示,烏國有歐盟列為34種關鍵礦物的22種礦產,包括貴金屬、有色金屬、鐵合金礦物與鈦、鋯、石墨與鋰等。最關鍵的,是烏克蘭擁有稀土元素的礦藏,包括鑭、鈰與釹等17種,對電子、國防、航太與再生能源技術至關重要的金屬礦物。

聯合國資料,截至2022年,烏克蘭關鍵礦物儲備約占全球總量5%。烏克蘭也占全球鈦產量7%,鋰儲量尚未大規模開發,估計約有50萬公噸,是歐洲最大鋰礦礦藏之一。

這對烏克蘭是筆好交易嗎?

《半島電視台》記者喬丹(Rosiland Jordan)表示,這項協議可視為烏克蘭的「外交勝利」。

原因之一是,川普最初堅持,要烏克蘭償還聲稱拜登政府的3,500億美元軍援。「這筆錢,烏克蘭堅決不願償還,過去幾個月他們成功將這項條件從協議移除。」喬丹指出:「因此,這份協議視為『前瞻性』合作,而非追溯過去戰爭經費與責任。」

其他專家也指出,儘管談判最初由美方提出,並以取得烏克蘭礦產為主,但後來發展成更廣泛、著眼戰後重建的投資基金。「烏克蘭顯然與川普政府談判時,展現強硬策略與立場。」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歐亞中心(Eurasia Center in the Atlantic Council)副主任馬吉德(Shelby Magid)表示。

她說:「先前美方版本,甚至包括對烏克蘭大範圍自然資源與基礎設施的部分或全部所有權,而現在,烏克蘭保有全部資產主權,並將協議轉為共同投資的重建平台,且基金來源僅包括未來援助,不涉及過去援助。」

是否含美國的安全保證?

這項協議並沒有美國的安全保證。不過美方施壓下,要求烏克蘭與俄羅斯展開和平談判之際,總統澤倫斯基強調,烏克蘭不會啟動任何談判,除非能取得對未來戰爭風險的安全保障。

儘管礦產協議未提供正式安全承諾,但專家指出,仍重新打開對烏軍援的大門。「這並非安全保障,」美國昆西研究所歐亞計畫主任李文(Anatol Lieven)指出:「這份協議不代表美國會派兵保衛烏克蘭,川普也從未支持歐洲提出的派兵方案,但如果協議落實,將確保美國持續關注烏克蘭。」

李文指出,這意味美國在烏克蘭擁有利益,「雖然這不是傳統意義的安全保障,但對俄羅斯而言,應具威懾效果,因為若俄方再發動戰爭,美國肯定會實施嚴厲制裁,並提供軍援。」

《BBC》分析,這顯示美國對普丁態度轉趨強硬。宣布協議時,美國對俄羅斯的措辭,明顯比川普政府過去語氣更強硬。協議直接稱「俄羅斯的全面入侵」,美國財政部也強調「任何資助或供應俄羅斯軍火的國家或個人,都不得從烏克蘭重建獲利」。

這立場將讓烏克蘭感到振奮,因為烏克蘭一直要求美俄談判停火時,美方對俄方施加更大壓力。

接下來有什麼進展?

儘管烏克蘭內閣批准協議,但仍須國會批准才能生效。

李文表示,協議真正啟動的前提是「必須先實現和平」。「這是一項以私人投資為主的重建計畫,開發烏克蘭礦產的資金將來自私人投資者,而非美國政府資金,這也引發一個問題:面對高風險環境,民間投資者是否真的有動機來投資?」

「所以,我認為,這比較像是外交勝利,未必是經濟勝利。」

WSJ:美國並未放棄烏克蘭

《華爾街日報》分析,這項協議不僅為戰後重建鋪路,也釋出訊號:美國仍持續支持烏克蘭。儘管美方未承諾提供安全保障,但協議傳遞的政治訊號更關鍵。川普政府高層與財政部長貝森特皆指出,這表明美國長期支持烏克蘭追求自由與和平,並為未來和平談判奠定經濟基礎。

當然俄羅斯不以為意。俄羅斯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就諷刺:「川普讓基輔屈服」,並嘲笑烏克蘭即將成為「消失的國家」。

另一方面,美國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推動制裁法案,對與俄羅斯進行能源與戰略物資貿易的國家徵收關稅,有75名參議員支持。川普政府曾試圖促成與俄羅斯停火30天協議,但遭普丁冷處理,僅烏克蘭單方面表示願意接受,若停火談判遲遲無果,葛蘭姆的制裁法案可能很快會在參議院表決。

專家認為,普丁持續展現強硬姿態之際,川普與烏克蘭簽署的協議,或許能逼俄羅斯重新思考戰略現實。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