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ntelligence 如何在隱私方面領先競爭對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21 日 10:16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Apple Intelligence , 資訊安全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Apple Intelligence 如何在隱私方面領先競爭對手

人工智慧顯然已經成為過去幾年的產業熱潮。雖然大型語言模型具備強大能力,但它們總伴隨著某種妥協:隱私。畢竟這些模型仍然是透過雲端託管,而你的所有對話都儲存在某處的伺服器上。

蘋果始終將隱私做為其產品的核心,因此在推出 AI 功能的數月前,許多人都在想「蘋果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裝置端模型

這點有些顯而易見,但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是由裝置端模型所驅動。這也是為什麼裝置的需求會那麼嚴格。你必須擁有 iPhone 15 Pro 或 iPhone 16 機型,才能使用 Apple Intelligence。在 iPad 和 Mac 方面則稍微寬鬆一些,所有搭載 M1(或以上晶片版本)的裝置皆受支援。

無論如何,這樣的裝置需求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因為在本地端運行大型語言模型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與記憶體。具體來說,需要 8GB 的統一記憶體,而這是蘋果從 iPhone 15 Pro 才開始提供的配置。

透過裝置端模型,任何你發出的請求都不會離開你的手機。當然並非所有 Apple Intelligence 的請求都會在本地處理。對於較繁重的請求,蘋果還有一項私有雲端運算(Private Cloud Compute)機制。不過總體而言,目前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大多仰賴裝置內的晶片,例如通知摘要與 Genmoji,這能讓你的請求與個人資訊保留在本地。

蘋果也在 WWDC25 上擴展了裝置端模型的能力,讓開發者可以使用蘋果的裝置端模型(Apple Foundational Models)來實作功能。這有可能使開發者避免使用像 OpenAI 或 Google Gemini 等第三方模型,進而避免將你的私人資料傳送給它們,但 Apple Intelligence 目前僅支援少數裝置,這仍是一個重要限制。

私有雲端運算是什麼?

如前所述,蘋果也提供雲端解決方案來處理 Apple Intelligence 的請求,這項技術在 iOS 18 時尚未廣泛啟用,但在 iOS 26 中的使用頻率明顯提高。像是你現在可以透過 Siri 捷徑(Shortcuts)發送提示語給蘋果模型,包括雲端模型。

蘋果針對 Private Cloud Compute 撰寫了一篇極為詳盡的部落格文章,說明這套系統如何保護用戶資料的隱私。簡單來說,這個系統設計上就是為了不保留資訊,而你也能驗證這一點。除了讓用戶資料對蘋果或潛在攻擊者都不可取得之外,蘋果還計畫釋出 Private Cloud Compute 的軟體映像檔,讓獨立研究人員可以驗證其隱私聲明。

ChatGPT 整合

最後,蘋果與 OpenAI 達成了一項特殊協議,確保蘋果用戶的資料不會被 OpenAI 保留,也不會被用於未來模型的訓練。此外,所有傳送至 ChatGPT 的請求,必須經過用戶同意才會執行。

上個月,《紐約時報》起訴了 OpenAI,法院要求 OpenAI 必須永久保存 ChatGPT 的用戶資料。傳統上,OpenAI 會在 30 天內刪除這些資料。

一些人開始擔心這是否會影響蘋果用戶,但 OpenAI 已表示,使用 Zero Data Retention API 的商業客戶不受此影響,因為這些資料從未被儲存。

鑑於這一點,透過 Siri 使用 ChatGPT,從技術層面來看,是目前最具隱私保障的方式更突顯了蘋果在 AI 時代對使用者隱私的一貫堅持。

(首圖來源:蘋果)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