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樂觀者在想像未來事件時,其大腦活動模式驚人地相似,這一發現揭示了樂觀者之間的深層聯繫。這項研究由神戶大學(Kobe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柳澤邦昭(Kuniaki Yanagisawa)領導,研究團隊招募了 87 名參與者,從非常悲觀到非常樂觀,並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術追蹤他們的腦部活動。
研究結果顯示,當樂觀者思考未來事件時,他們的神經活動模式呈現出高度一致性,而悲觀者的腦部活動則顯示出更多的多樣性。柳澤表示,這一現象可能解釋了為何樂觀者在社交中更容易建立聯繫。他指出,樂觀者在思考正面和負面事件時,對未來的感知有著明顯的區別,這使得他們能以更抽象的方式處理負面情境,進而減輕情感影響。

▲ 研究結果顯示,樂觀者在思考未來事件時,大腦的神經活動模式表現出高度一致性,但悲觀者的大腦活動則各不相同。(Source:神戶大學)
這項研究的啟發來自於托爾斯泰的名言,柳澤總結道:「樂觀者都是相似的,而每個不那麼樂觀的人則以自己的方式想像未來。」(Optimistic individuals are all alike, but each less optimistic individual imagines the future in their own way.)這一發現不僅在科學上具有重要意義,也引發了對於人際溝通和孤獨感的深入思考。柳澤希望透過這項研究,能夠更好地理解人們之間的共享現實,並促進更良好的社會交流。
這項研究於7月2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並得到日本科學促進會及其他機構的支持。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