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避免中國走私晶片,美國政府目前正探索在 AI 晶片加入位置追蹤功能,以防止敏感的半導體產品非法流入中國。
AI 現在成為各國競爭的新戰場,特別是美國與中國,都視其為未來科技與經濟主導權的關鍵籌碼。誰能擁有最先進的 AI 技術,誰就能在這場新競賽中勝出。為了避免中國在這個領域快速崛起,美國除了限制部分 AI 硬軟體出口中國,近來更積極尋找新的監控手段。
美國早前已有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提出《晶片安全法》,追蹤晶片位置,防止走私並強化出口管制,受到包括密西根州的比爾·休伊曾加(Bill Huizenga)和伊利諾州的比爾·福斯特(Bill Foster)支持。這次再度討論此方案的可行性,顯示美國已經把技術監控正式列入與中國博弈的戰略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策略並非一味單向緊縮,而是採取「鬆緊並行」靈活做法。一方面,美國透過技術監控與出口管制,積極防堵中國取得核心晶片;另一方面,在特定戰略談判中,美方也願意適度放寬部分產品的出口限制,藉此維持談判籌碼並確保自身戰略資源的穩定供應。
近期川普政府官員表示,美中貿易協議解除對輝達 H20 晶片出口中國的限制,以換取中國向美國稀土出口。然香港媒體報導 H20 晶片可能內建「後門」,引發各界擔憂安全性。輝達否認,晶片沒有任何後門。
未來美國對中國 AI 管制政策走向鬆綁或緊縮,仍充滿不確定性,唯一能肯定的是,美國為了確保 AI 領先地位,勢必避免先進技術外流。中國想取得先進晶片,就得拿出夠分量的利益來交換了。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