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外資大摩的研究報告顯示,市場分析受到台灣出口數據與美國資料中心支出的堅實支撐下,雲端半導體產業預計將持續展現強勁成長趨勢,同時一般伺服器及二線雲端服務供應商(CSPs)也呈現出可觀的上行潛力。
報告指出,二線雲端服務供應商的資本支出預計在 2026 年下半年將更為強勁。其中,甲骨文公司(Oracle)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該公司在第一季有高達 85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儘管較上一季略有 6% 的下降,但與 2024 年同期相比卻暴增 269%。更令人驚嘆的是,甲骨文已經取得了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訂單量。
根據甲骨文公司透露,他們已與包括 OpenAI、xAI、Meta、NVIDIA、AMD 在內的眾多科技巨頭簽署了重要的雲端合約。管理層也因此上調了 2026 財年的資本支出預期,目前預計將達到約 350 億美元,較先前的展望增加了約 100 億美元,顯示其資本投入將非常可觀。這些數據都強烈表明,二線雲端服務供應商在全球數位轉型和AI浪潮中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
在近程方面,雲端人工智慧的需求依然保持強勁。大摩對對美國資料中心的月度支出數據進行追蹤,發現其支出正逐步逼近甚至超越辦公室支出。具體來看,7 月份美國資料中心的支出年成長了 30%,達到 36 億美元。這反映出企業和組織對資料儲存、處理和分析能力的需求持續爆炸性增長,特別是在 AI 應用領域。
在供應鏈方面,台灣 8 月份處理器出口數據顯示,儘管較上一個月下降 6%,但較 2024 年同期卻大幅成長了 104%。這代表儘管短期波動,整體需求趨勢仍舊向上。對於市場高度關注的輝達 NVL72 機架需求,從雲端半導體端來看,2025 年的出貨排程並未出現太多變化。此外,在非美國市場,輝達 Blackwell 系列產品的需求依然強勁,尤其是 B300 晶片更受到廣泛青睞。這些都印證了 AI 算力需求的全球性和持續性。
除了 AI 專業伺服器外,一般伺服器市場也出現了令人驚喜的上行趨勢。儘管目前台廠信驊的 BMC(基板管理控制器)產品受到 BT 基板供應的限制,但市場預計,一般伺服器的 BMC 業務仍將實現高十位數的年成長率。回顧過去,一般伺服器需求自第二季開始顯著增長,主要驅動力來自雲端服務供應商 (CSPs) 對儲存伺服器的增量訂單,這與 NAND 記憶體的上行趨勢密切相關。
另外,根據信驊本身的說法,當前需求更加強勁,是受到「AI前置運算」(pre-AI computing)和 「AI後置運算」(post-AI computing)的雙重驅動。這顯示 AI 的影響已經從直接的訓練推論擴展到數據準備、儲存和分析等更廣泛的伺服器應用場景。因此,鑑於當前市場態勢,報告重申對信驊的「買進」投資評等,並對整體雲端半導體產業抱持積極看法。儘管信驊目前的營收可能受到供應鏈的限制,但我們相信該公司在 2026 年具備良好的成長潛力。未來,信驊的 AST2700 產品有望擴大市場占比,而 AST2750 和物聯網擴充器也將看到更多的發展動能和市場吸引力。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