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AI)半導體基板關鍵材料玻璃纖維正面臨嚴重短缺,產業界全面拉警報。隨著需求暴增、供應商屈指可數,加上擴產週期漫長,供應危機正衝擊全球先進半導體產業。
根據業界消息,高階玻璃纖維布 T-Glass,是一種低熱膨脹係數(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Low CTE)玻纖布,目前市場供應吃緊。日本日東紡(Nittobo)的產品自 8 月起價格已上調約 20%,後續仍可能進一步調漲。由於供應有限,廠商必須透過配額方式分貨,下游客戶甚至需要親自出面「搶貨」,形成一場玻纖布爭奪戰。
多位業界人士透露:「日東紡產品幾乎已成為業界標準,但數量有限,必須排隊等候,甚至連公司高層也不得不親自奔走爭取。」日東紡雖已展開擴產,但新產線最快須至 2027 年才能投產,短期內難以化解缺口。
除了 Low CTE,業界也開始憂慮低介電常數(Low Dielectric Constant,Low Dk)玻纖布供應不足。隨著 AI 伺服器與高速運算平台大量導入高頻高速訊號傳輸,對 Low Dk 的需求持續攀升,但目前產能同樣有限,預期未來一至兩年內將成為另一大瓶頸。
台灣是全球 ABF 載板重鎮,欣興、南電、景碩等大廠皆為 NVIDIA、AMD、Intel 的主要供應商。業界擔憂,若關鍵材料長期依賴日東紡,台灣載板業者即便擴產,仍可能因缺料而陷入供應鏈風險。
目前能穩定供應 Low CTE 的廠商以日東紡為主,台玻近年雖已積極投 入Low CTE 開發,並對外表示產品已獲得部分客戶認證。但相量產進度尚待觀察。南亞與富喬則主要切入 Low Dk 領域,供高速、高頻 PCB 與伺服器應用。
業界人士指出,隨著 AI 對先進封裝的需求大幅增加,Low CTE 與 Low Dk 玻纖布兩大高階材料將同時面臨供應緊繃。未來台玻、南亞與富喬能否加快切入市場,將成為全球供應鏈關注焦點。而除了等待日東紡的擴產計畫實現,台灣廠商也亟需加速推動國產化,以降低對海外單一供應商的依賴。
(首圖來源:Nitto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