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豪車品牌保時捷(Porsche)受電動車轉型失利、關稅、中國市況不佳等利空衝擊,2025 年前九個月獲利暴減 99%,未來將暫緩發展電動車,將資源聚焦於傳統燃油車,盼能擺脫低谷,於 2026 年漸入佳境。
華爾街日報、路透等外媒報導,保時捷24日公布,第三季營業虧損達9.66億歐元,虧損幅度遠高於分析師預估的6.11億歐元,主因當季宣布大幅縮減電動車擴張計劃,因此認列高昂支出。
保時捷今年前九個月的營業利潤累計暴減99%至4,000萬歐元,進行重組導致的一次性成本(包括對電動車和電池計劃的減記)已27億歐元,預估全年一次性成本將高達31億歐元。

(Source:保時捷)
保時捷財務長Jochen Breckner指出,2025年將是公司的低谷年,2026年可望出現明顯改善,利潤率可望恢復至高個位數百分比(7~9%)。
保時捷也指出,2025年全年預計因關稅而蒙受7億歐元損失,並預告未來的勞資談判可能需討論「大規模解決方案」。
保時捷現任執行長布魯姆(Oliver Blume)即將卸任,曾任法拉利技術長、超跑品牌麥拉倫執行長的萊特斯(Michael Leiters)明年1月將接任執行長之位,他能否重振中國市場需求、解決電動車難題,仍待考驗。
保時捷為家喻戶曉的德國豪車品牌,也被視為德國汽車製造實力的標竿,然而,公司近幾年在兩大重要市場中美面臨壓力,在中國銷量大幅下滑,並面臨川普關稅新制的衝擊,重金投資電動車的計劃成效也有限。
保時捷市值近年持續縮水,於9月遭到德國藍籌股DAX 40指數剔除,目前降級為中型股MDAX指數的成員。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