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害在今年特別嚴重,專家認為與食物來源不足有關,而食物產量又與氣候變化有很大的關聯。加州大學科學家最近一篇研究,發現人與動物衝突有一種規律,只要是乾旱的季節,包括熊與美洲獅進入人類生活範圍的頻率就會增加。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推測,乾旱以及其他氣候擾動,例如野火和熱浪,會改變人類和動物之間的互動方式,最終人與動物生活範圍會更接近,而這項新研究,被視為是首次對這種緊張關係進行量化。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加州大學保育生態科學家分析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營運的野生動物事件報告資料庫中七年的數據。結果發現,在乾旱年份,年降雨量每減少一英吋,與各種食肉動物發生衝突的報告數量就會增加 2~3%,這份資料庫沒有關於實際攻擊或傷害的數據,而是將重點放在財產損失和擾民報告上。
研究也發現,乾旱期間,並非所有野生動物都會增加與人類的互動,只有四種動物的互動在數據中特別突出,包括美洲獅、郊狼、黑熊、山貓。衝突頻繁的三個地區,尤其是在乾旱時期,分別是太浩湖黑熊四處覓食、內華達山脈山麓美洲獅捕食牲畜,以及洛杉磯地區,郊狼四處覓食。
乾旱逼迫食肉動物出走
分析原因,研究認為,一切都從沒有水開始。沒有水,所以需要飲用水的物種,必須擴大它們的活動範圍,而陸地上水資源的減少,代表食草動物可食用的植物減少,進而也減少食肉動物的食物來源。因此,這些動物可能會轉而捕食更容易捕獲的獵物,例如家畜。
研究作者的專長在於特大火災,以及氣候變遷導致的火災趨勢如何影響動物棲息地。作者表示,動物通常可以逃離火災本身,但為了尋找食物、水和庇護所,它們必須遷移到免受火焰侵襲的區域,最後進入人類居住區。
人類需採取行動
這項研究結果可能廣泛適用於加州以外的地區,強調如果人們不為野生動物創造更具氣候適應性的棲息地,氣候變遷將導致人獸衝突加劇。他們建議的做法,包括在乾旱時期為野生動物提供水源,以及為動物保護更多的土地和水源,做為動物棲息安全區和其他野生動物庇護所,充足的區域資源,可以阻止動物冒險進入人類活動更頻繁的區域。
作者表示,「過去人們可能認為,在你居住的土地上同時存在一些野生動物是無害的,但現在可能被解讀成更複雜的事情,現在人們把這種互動視為衝突,而不是中性關係。」
由於食肉動物的生態重要性、與衝突相關的經濟損失,以及普遍存在的污名化,與食肉動物的衝突是一個特別棘手的保護問題。他表示,過去一直在尋找改善人與野生動物互動方式的方法,氣候變遷只會讓這條路更加艱難。
人與野生動物的衝突是全世界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但他樂觀的認為,如果人類能讓情況變得更糟,就也能讓它變得更好,人們只需要對當地環境投入更多精力,保護工作就能奏效。最後他說,他主要想傳達的訊息是,「人類要積極主動,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 There’s a pattern to when bear, mountain lion conflicts worsen in California
- Drought linked to increased conflict between humans and wildlife in California: Study
(首圖來源:pixab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