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於美東時間 12 日上午,接受美國財經媒體 CNBC〈Squawk Box〉節目專訪,對公司營運表現、人工智慧(AI)泡沫化疑慮,以及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如何影響半導體產業等多項議題,分享她的看法。
近期亞馬遜、微軟、Meta,以及Google母公司Alphabet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皆公布上季財報,且都提高資本支出規模,共計上看3,800億美元,顯示美國大型科技業者,持續看好AI未來發展。
不過,上述消息也引發部分市場人士質疑,屢創新高的資本支出,會不會成為助長AI泡沫動能?AI大舉投資,真的能轉化為豐厚收益?本文以下摘錄蘇姿丰受訪Q&A重點內容,呈現她對AI產業前景的觀察。
Q1:超微11月11日「財務分析師日」(Financial Analyst Day)預期,三至五年內,年營收成長率可達35%,優於市場估算30%,為何妳這麼有信心?
蘇姿丰:超微已三年沒辦「財務分析師日」了,這次舉辦是因為,前12 / 18 / 24個月,市場發生太多變化,我們正處於令人驚歎的科技循環週期,尤其是AI領域。
幾年前,我們原本預估,AI加速器的市場規模大概是3,000億美元,但接下來每年都上修,現在估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會超過1兆美元。
這是個所有人都需要科技的領域,你可以把算力視為智慧,如果你能擁有更多智慧,為何不會想要更多算力?
Q2:是什麼讓妳確信,這樣的市場需求非常龐大,且是真實存在,不會短期就消失?
蘇姿丰:身為在這個產業工作超過30年的人,我見證過許多(產業)循環和技術起飛,關鍵在人們實際使用這些科技時怎麼說。
過去12個月,我們看到每家大客戶都開始說,「我們看到轉折點」,需求在增加,因為人們開始從使用AI案例獲得生產效益。大型雲端服務業者也說,要投入更多資本支出,因為他們看得到未來的回報。
Q3:妳真的認為,他們能看到未來的回報?或妳覺得有一些賭博成分?他們只是擔心現在不投資,可能會導致競爭力落後?
蘇姿丰:我不覺得這是一場豪賭,我認為「這是正確的賭注」。我們可以明確看到,更多算力和更多投資,會讓創新步調更快。
至於投資報酬率,如果你問的是之後12~24個月,這確實有點模糊,但我們最大的客戶都是很自律的公司,有足夠強健的資產負債表去投資。
Q4:OpenAI預估,光是2028年就會虧損740億美元,他們現在營收約130億美元,卻估計2030年就可轉虧為盈,這可能需要某些「魔法」,妳怎麼看待這種變化?
蘇姿丰:可退一步看整個AI科技公司的版圖,大型雲端服務業者和OpenAI這類公司,基本需求是相同的,他們都需要算力。
如果觀察使用者成長,不只OpenAI,而是整個AI生態系,我們看到快速成長,從這角度來說,有紀律且有良好資產負債表的公司,就應該抓住眼前巨大的機會。
Q5:超微預期未來幾年,AI資料中心業務營收成長將超過80%,資料中心AI晶片市占率達10%,想達成前述目標,你們勢必要面對輝達,他們目前掌握90%市占率,超微打算怎麼因應這個挑戰?
蘇姿丰:我再重申一次,這是個成長幅度驚人的市場,當成長曲線陡峭時,這種環境非常有利創新,也有助建立合作關係。
現階段,我們的MI350(系列GPU)已經量產,明年還有全新的機架式架構,這會是個大幅升級。另一方面,我們還有很強大的合作夥伴網絡,除了OpenAI,超微和甲骨文、Meta,以及所有大型雲端服務業者都有合作。
Q6:輝達推出Blackwell架構AI晶片時也遭遇挫折,你們如何確保這一切(機架式架構)順利完成?
蘇姿丰:我們過去成績已證明,超微打造出一套高效執行機制,對新產品很有信心。
五年來,我們對內和對外投資總額達1,000億美元,對內是提升軟體、硬體和系統整合,對外斥資600億美元收購(如收購伺服器廠商ZT Systems),目的是為了引進需要的人才。
Q7:晶片價值會隨時間折舊,資料中心愈來愈多下,這些晶片能用多久?或許每兩三年就要升級一次,這些晶片還能用嗎?
蘇姿丰:確實,很多人會想,下代晶片是不是強大到必須把現在用的全部換掉?但我們發現,情況並非如此。如果是最先進AI模型,當然需要最新最強晶片;可是中小型AI模型,就未必要用到最新最強晶片,建立這些模型的公司,需要的是可靠穩定的技術。
我們總是只談尖端技術,但現在已經有很多AI應用案例,AI是給每個人的,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接觸AI。我也期待大家能在個人電腦用AI,這會是未來關鍵。
Q8:超微的業績表現令人驚豔,你們適時抓住哪些機會?
蘇姿丰:如我所說,當你身處科技轉折點時,必須做出正確的決策,「我知道科技會往哪走,我要在那些地方投資」,這正是我們在做的。
我擔任超微執行長超過11年,我剛上任時,CPU市占率大概只有1%,現在達40%,我認為我們有機會突破50%,甚至成為市場第一。
Q9:如何看待川普政策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
蘇姿丰:對每個國家來說,半導體都不可或缺,尤其是美國。美國希望半導體領域領先,我們也希望促成此事。我認為美國已經領先了,我們期待延續這個優勢。
美國設計領域有領先地位,但也必須具備製造力,即使成本較高也沒關係,因為,考量到經濟價值,你絕對會想要擁有(製造力)。
至於晶片出口管制,基於國家安全考量,這是合理的,關鍵在如何實施,我們很希望能參與相關規範制定。
Q10:軟銀集團10月出清輝達持股,並打算用這筆錢投資OpenAI,妳對此事有何看法?
蘇姿丰:我對這件事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我很尊重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目前AI生態系正處於大家都在下注、決定如何下注的階段,我們也有投資一些AI公司,因希望接觸整個生態系。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