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賣權震撼彈:裕隆讓出主導權為哪樁?鴻華意在經銷體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2 日 10:00 | 分類 公司治理 , 汽車科技 , 電動車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納智捷賣權震撼彈:裕隆讓出主導權為哪樁?鴻華意在經銷體系

台灣車市風雲再起,本土車廠裕隆集團傳將出售旗下核心電動車品牌「納智捷」(LUXGEN)過半股權予鴻華先進。該品牌 10 月才因特斯拉交車停滯,意外登上台灣電動車銷售冠軍。如今裕隆卻選擇讓出主導權,此舉不僅重創企業競爭力,更可能動搖台灣自主汽車品牌的夢想。

然而,消息一出,裕隆股價竟不跌反漲,反而在第一時間亮燈漲停,到底怎麼回事?

裕隆賣納智捷持股,車商董座:
面子上或許不是好事,但裡子上不是壞事

「這就像一隻鳥綁著鉛塊飛不遠,現在終於把鉛塊放下了,對裕隆來說,或許面子上不是那麼光彩,但裡子上卻不是壞事。」尚騰汽車執行長吳睿弘說。

攤開納智捷財報,不僅2020年就曾因虧損嚴重,一度減資99%,再增資60億元,可是當年仍虧損近25億元,這之後也一路飽受賠多賺少的煎熬,2025年上半年虧損約1.2億元。

因此,就連不願具名的裕隆集團主管都認同,出售納智捷過半股權,將品牌經營主導權讓給鴻華先進,從汽車研發、設計,到品牌通路、定價策略等,都能整合於同一家公司,不僅有助於創造更好的經營優勢,而且在裕隆與鴻海分別持有鴻華先進43%與45%的股權結構下,還會讓裕隆有「賺錢有錢分,賠錢有人一起分擔」的好處。

「我們(裕隆)沒有不要它(納智捷),是要讓它更好,就像嫁女兒,我們還是它的娘家。」上述該名裕隆主管強調說。

此外,鴻華先進為了拚一條龍布局,還在高雄橋頭科學園區投資蓋新車廠,不過想自行補齊製造拼圖,除了資金,還需要突破國際驗證、人才培訓等關卡,才有辦法成功,因此專業汽車網站u-car總編輯高英凱指出,鴻華先進至少二、三年內,生產製造仍將仰賴裕隆三義廠支援,所以對裕隆的收益衝擊還很有限。

因此整體來說,出售納智捷股權,其實是對裕隆利大於弊的務實決策,這也是股價逆勢上揚的主因。

鴻華先進要的不是品牌,是經銷體系
n5傳改掛新品牌,未來納智捷恐逐漸消失

至於鴻華先進,本就是年年虧損的賠錢企業,而且對於電動車市場來說,像是比亞迪、小鵬等中國的造車新勢力,每個品牌都是橫空出世,砸錢買個有歷史的品牌並不一定更有利。

既然如此,那麼為何鴻華先進要買納智捷?同業指出,鴻華先進要的不是品牌,而是背後的直營經銷體系。

簡單說,自建經銷體系至少需半年至一年才能成形,期間恐導致銷售停滯,戰力發揮亦難預期。對以代工為本的鴻海而言,品牌經營與面對終端消費者的汽車銷售經驗相對薄弱,接手納智捷團隊與資源,遂成延續性高、風險較低的選項。也因此,市場傳出此筆交易消息,並預期Luxgen N5有望改掛Foxtron Bria新品牌出場。

至於品牌,裕隆古董車收藏家Jimmy wu指出,納智捷在老一輩是很重要地位的品牌,但可惜現在對年輕人只記得它的不好,例如價格高跟故障率高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就連裕隆員工也坦言指出,經營納智捷品牌的一大難度,就是總會因此被台灣網友誤認是「獲得政府多項補助,卻始終未見成果」的受保護國產車品牌,所以與其想盡辦法去翻轉這個刻板印象,反而往外收購新品牌或代理新品牌還比較容易一些。

換言之,由已故裕隆前董事長嚴凱泰於2009年創立的本土汽車品牌納智捷,極可能隨此次交易後逐步淡出台灣車壇。「這可說是一個品牌的殞落」,Jimmy Wu感嘆道。

造車夢、燒錢路,鴻華先進與納智捷過去幾年虧損居多:

▲ 2020年,鴻華先進2月成立,同年納智捷因虧損嚴重,一度減資99%,再增資60億元。(Source:裕隆與鴻華先進財報)

(作者:林洧楨;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