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撐不起、出口靠不住,中國經濟制裁日本不成還可能內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27 日 7:5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內需撐不起、出口靠不住,中國經濟制裁日本不成還可能內傷?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因在國會答詢國會議員有關台海發生衝突的言論,引起中國政府的不滿。中國政府立即呼籲中國國民暫勿赴日旅遊、留學,許多中國旅客也因此取消赴日本的機票,中國航空公司也減少飛往日本的航班。

此外,中國政府也對日本水產品進口實施禁令。觀光客與農漁產品是中國對於世界各國實施經濟脅迫的常見手段,然而,在過去中國經濟成長快速的時候,中國實施對各國採取經濟脅迫的作法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中國經濟成長衰退的當下,中國再次對日本實施經濟脅迫的效果如何,值得進一步討論。

「內需不足」與「生產過剩」使得中國採取經濟脅迫的效果降低

首先,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顯示,就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而言,10月CPI年增率為0.2%,今年2至6月以及8月與9月等個月有超過半年時間的CPI年增率均為負,顯示中國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仍然持續;就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而言,10月PPI年增率為-2.1%,為連續第37個月下跌,工廠出廠價格的持續降低凸顯生產過剩的問題仍無法解決,中國生產過剩所產生的低價傾銷已對全球產業帶來不小的衝擊。

換言之,在中國有效需求持續降低的當下,即使中國政府限制中國觀光客到日本旅遊,對日本雖會產生影響,但效果應不會太大。根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評估,若中國旅遊限令實施達1年,預計日本經濟損失將達到1兆7,900多億日圓,等同日本實質GDP下滑0.29%。

有效需求不足下,中國應多拓展國外市場而非對外國採取經濟脅迫

其次,由於中國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無法解決,因此,中國經濟成長的驅動必須倚賴出口帶動,然而,在中國面對美國加徵高額對等關稅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大幅衰退,必須倚賴對東南亞與其他國家的出口增加,才可以維持出口的持續成長,以支持中國經濟的成長。

然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在本月7日公布的進出口資料顯示,中國10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年跌1.1%,今年1月至10月,中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為東協、歐盟和美國,以美元計,對東協出口年增14.3%,對歐盟出口增7.5%,對美國出口年減17.8%。在中國對美出口大幅減少,且十月對外出口金額低於預估值的情況下,中國若進一步對已開發國家實施經濟制裁,對中國的出口傷害應不小。

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內需不足與生產過剩的問題持續,中國的市場吸引力已遠小於2018年美中貿易衝突前的情況,因此,即使中國要對日本或其他國家實施經濟脅迫,其脅迫的可信度與對各國產生的威脅也將逐漸縮小。相較於對他國進行經濟脅迫,中國更該關心的應該是逐漸縮小的已開發國家出口市場。

再者,就水產品的出口而言,根據《中央社》報導指出,中國海關總署在2023年8月24日宣布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中國海關總署在今年6月29日公告,在滿足特定條件下,有條件地恢復對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的進口,第一批恢復輸入中國貨品為北海道6公噸冷凍扇貝。換句話說,目前中國雖已開放部分日本水產品進口,但是,開放的數量並不多,因此,即使中國再次對日本水產品實施禁令,其影響是否巨大,不無疑問。

對日本進行經濟脅迫對中國外循環會產生傷害

最後,在中國經濟情況普遍不佳下,中國的市場已不再是世界各國主要關注的對象,即中國市場對外國政府與資金的吸引力也已大幅減少,因此,中國要繼續以「市場」做為經濟脅迫工具的威脅已逐漸將低。

反之,若中國持續對先進國家進行經濟脅迫,則這些國家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密切程度將會進一步降低,對中國應非好事。若中國政府重視中國的經濟,對日本採取經濟脅迫的作法應逐漸減少而非提高,否則,中國的外循環可能因為中國經濟脅迫而加速惡化,對有效需求已不足的中國而言,應非好消息。

(首圖來源:Flickr/Tomas Roggero CC BY 2.0)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