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串流媒體服務 Apple TV+ 將在 11 月 1 日上線,不過再一個月的原創影片《大象女王》也會在電影院上映。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長篇原創電影會先在電影院放映幾週,然後再於 Apple TV+ 上架。這意味著 Apple TV+ 11 月上線時的主要內容可能會以影集為主。
(Source:Apple TV+)
據 Variety 消息,除了《大象女王》,蘋果 11~12 月還有多部電影準備上映,11 月 22 上映的《Hala》,講述一個穆斯林女孩的故事,由「神盾局局長」山謬·傑克遜主演的《銀行家》則在 12 月上映。
據知情人士消息,蘋果委託一些小型發行公司,幫助蘋果原創電影在美國上映。同時蘋果也和美國國家影院業主協會(NATO)接洽,NATO 是美國主流院線和獨立電影院聯盟,在全美擁有超過 29,000 面大銀幕,蘋果或許希望自家電影在更多電影院上映。
蘋果原創電影要在電影院上映,意味著蘋果要涉足院線發行業務。對手也不只 Netflix 等串流媒體,還有「好萊塢五大」的傳統製片商。
對 Apple TV+ 內容還不多的新串流媒體,這決定會讓上線後的影片數量更捉襟見肘,雖然每月 4.99 美元的訂閱費用非常實惠,但購買會員後還要在電影上映幾週後才能看的體驗,已被 Netflix「寵壞」的用戶可能不會買單。
不過蘋果做這決定,很可能是想避免 Netflix 一樣與傳統院線衝突,一位接近蘋果串流媒體業務的人士告訴 Variety:
我們不想成為 Netflix。
Netflix 憑《羅馬》在今年奧斯卡獲得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大獎,為了獲得入圍資格,Netflix 還打破了自製影片不在電影院上映的慣例,安排在 100 多家電影院上映,但 Netflix 和傳統製片商、院線的關係並沒有緩和。
今年 4 月,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還在奧斯卡主辦方理事會提出取消串流媒體電影競選資格的建議,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還因此收到司法部反壟斷部門的警告信。
除了好萊塢電影人聲討,Netflix 在歐洲幾個知名電影節都遭抵制。
坎城影展從 2017 年開始要求只有在法國院線上映過的影片才有資格參加主競賽單元,且法國規定電影在院線上映 3 年後才能在放上網路,相當於變相取消 Netflix 的參賽資格。
Netflix 最終也以退出坎城影展為回應,並表示「以後再也不會參加坎城影展了」。今年柏林影展,Netflix 僅一部電影參加,卻遭 160 家獨立電影商聯名上書抗議。
Netflix 之所以遭全球電影界「圍剿」,還是因動搖傳統電影製作和發行體系,院線擔心窗口期縮短,會影響電影院票房收入。
為了追求更多藝術榮譽,Netflix 已開始讓步,除了《羅馬》,今年還有《愛爾蘭人》、《婚姻故事》等 10 部影片進入北美和英國電影院,形成一支「衝奧部隊」,打破了 Netflix 的院線紀錄。
不過有消息稱,將於 11 月上線的馬丁‧史柯西斯新作《愛爾蘭人》,Netflix 經過幾個月談判依舊未能和 AMC、Regal 和 Cinemark 等美國主流院線達成協議,可能無法大規模上映。
Netflix 讓步除了爭奪獎項,還想以此吸引更多優秀導演加入。因為很多導演都有很重的「影院情結」,認為電影一定要到電影院看,雖然越來越多觀眾選擇在影音網站看電影,但 Netflix 要拍出優秀的作品還是得依賴導演。
▲ 名導諾蘭曾表示串流媒體與院線同步上線影片很愚蠢。
比起 Netflix ,蘋果的策略似乎更像亞馬遜的串流媒體 Prime Vedio,上線初期亞馬遜就決定將自製電影先放在院線上映,直到今年初才開始讓部分電影只在串流媒體上線。
亞馬遜較溫和的策略讓自己和院線、製片商保持良好關係,出品的電影也多次獲得奧斯卡提名,2017 年更憑《海邊的曼徹斯特》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
▲《海邊的曼徹斯特》海報。
對蘋果、Netflix 等一系列以自製內容為主的串流媒體來說,要擺脫傳統的院線製作優秀電影的阻力越來越大,隨著迪士尼、華納等傳統製片商也開始進軍串流媒體,「串流媒體+院線」正在成為影視內容發行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