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暖花開的時節到了,又到了微軟「買買買」的季節。3 月微軟宣布以 75 億美元收購遊戲開發商 ZeniMax 的餘波還未消散時,4 月初,又傳出要以 100 億美元天價收購遊戲社群社群 Discord,震驚遊戲界。
當時很多人紛紛激動發文稱「Discord 即將成為微軟史上第二大收購案!」結果 Discord「第二名」稱號還沒坐熱,立即就被 Nuance 搶走。
微軟和人工智慧及語音技術公司 Nuance 近日公告,雙方達成最終協議,微軟將以每股 56 美元、197 億美元的現金交易價收購 Nuance。這價格不僅相較 4 月 9 日的 Nuance 收盤價溢價約 23%,同時也讓 Nuance 正式成為微軟史上第二大收購案,僅次 2016 年以 260 億美元收購 Linkedin。
Nuance 究竟是什麼公司,為什麼能讓微軟大手筆押注?回顧微軟這些年來的收購足跡,這家科技巨頭又在謀劃著什麼?
Nuance:語音辨識界的「老大哥」
這樁巨額收購案被披露前,相信很多人都沒聽過 Nuance,但在語音辨識領域,Nuance 的名號可是響噹噹。大家熟知的蘋果語音助手 Siri 語音辨識引擎就是由 Nuance 開發,Google 如今語音辨識部門的很多元老級人物也是當年從 Nuance 挖過去的。
Nuance 成立於 1992 年,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 Burlington,成立之初主要是圖像辨識業務,後來公司發展過程逐漸向語音辨識和自然語言理解解決方案轉型,透過一系列業內收購和技術專利研發,成為美國語音辨識市場的巨頭。
以 iPhone 為代表的全螢幕智慧手機還沒有開始流行的年代,Nuance 就將語音辨識應用於行動裝置了。如早在 2007 年,從黑莓機(BlackBerry)8800 系列開始,Nuance 就與黑莓合作語音辨識業務,如語音撥打電話、語音發簡訊。
▲ 當年黑莓與 Nuance 合作開發的語音辨識服務。
後來,蘋果開發 Siri 時毫不猶豫找上 Nuance 為 Siri 的語音辨識基礎供應商。同時還為奧迪、BMW、戴姆勒、福特、上汽等全球幾十家主要汽車製造商提供車載語音技術支援,後將車載語音業務拆分以 Cerence 等名義在 2019 年單獨上市。
除了為行動裝置語音辨識提供技術支援,Nuance 也為很多金融、網路機構提供自動化客服解決方案。Nuance 名下有超過 1,000 個專利技術,公司研發的語音產品可以支援超過 50 種語言,全球擁有超過 20 億用戶。
隨著近年來行動語音領域快速發展,各大公司都開始搭建自己的團隊開發語音助理,競爭也越發激烈。Nuance 近年來將業務重心慢慢轉向醫療保健領域,也是微軟此次收購的重點。
選擇醫療業,可說是 Nuance 非常聰明的一步棋。憑著過去圖像和語音辨識長期技術積累,Nuance 進軍醫療領域有優勢,可幫助解讀醫學影像報告、提供醫療機構語音導航、幫助醫生語音轉寫和智慧歸檔等等,從前端到後台實現「一條龍」式服務。
事實證明 Nuance 醫療領域發展十分迅速,據 Nuance 官網顯示,由 AI 驅動的解決方案已被全球 90% 醫院和 10,000 個醫療組織採用,美國一半以上醫生都在使用 Nuance 的智慧醫療服務。
最近一個財年,Nuance 營收 14.8 億美元,淨利潤為 9,100 萬美元,聽起來好像盈利不多,但前一年還虧損 2.17 億美元,短短一年內收益就快速轉正,足以看到巨大的發展潛力。
迷失十年:微軟收購「大雜燴」
雖然 Nuance 此次以 197 億美元高價在微軟收購史排第二,但以微軟這些年「豪氣」的收購速度和力度來看,Nuance 第二名不知道能坐多久。
從 1987 年首次收購 Forethought 以來,至今微軟完成超過 270 次大大小小收購,平均每年要買 6 家公司,可說是科技巨頭最喜歡買買買的企業之一了。
▲ 微軟近年收購筆數及金額。(Source:Geekwire)
包含 Nuance,有 13 筆收購額超過 10 億美元。按總額從高至低為:專業社群平台 Linkedin(262 億美元)、AI 醫療平台 Nuance(197 億美元)、語音通訊平台 Skype(85 億美元)、遊戲開發商 ZeniMax 和社群協作平台 Github(都為 75 億美元)、手機製造商諾基亞(72 億美元)、數位行銷平台 aQuantive(63 億美元)、遊戲開發商 Mojiang(25 億美元)、5G 協作平台 Affirmed 和技術繪圖社群 Visio (都為 14 億美元)。
看這些花大錢買來的公司,可能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感覺微軟啥都買──做手機的、做平台的、做遊戲的,不知道在下什麼棋。
▲ 截至 2018 年末微軟的大型收購案。(Source:CBINSINGHTS)
但撥開迷霧看清楚本質時,會發現微軟收購一直圍繞著 SaaS(軟體即服務)主線展開。
1990 年微軟以 Windows 系列操作系統稱霸 PC 市場後,如日中天的微軟並沒有重視行動網路和行動裝置領域的劇烈變化,經歷了「迷失的十年」 。隨著 20 世紀初期 Google、蘋果、亞馬遜迅速崛起,在巨大的市場挑戰下,微軟終於恍然大悟,並從 2005 年開始迅速啟動網路戰略。
當回頭看微軟這些年的收購史時,會發現其實大型收購案基本都發生在 2005 年後。之後十年,微軟開啟從 PC 社群轉向網路服務的轉型之路,全面探索基於雲端的 SaaS 解決方案。此後無論收購 Skype、Github、Linkedin 還是 Nuance,都是為了讓自家產品快速切入更廣泛的網路領域,觸及更多用戶,然後透過社群和服務盈利。
當然,從最近微軟選擇的切入領域來看,遊戲、社群和醫療無疑是重點。
第一賽道:遊戲領域。微軟近年來持續投資、收購遊戲了幾十家公司,目前已經基本打造出了「內容+社群+雲端」三位一體的遊戲生態系統,重點也開始慢慢從賣 Xbox 的硬體轉向賣 Game Pass Ultimate 等社群服務。
第二賽道:社群領域。從 Skype 到 LinkedIn、Mixer 到 GitHub,甚至包括去年收購 Tiktok 的傳聞,都表現出微軟想透過社群平台接觸更多網路用戶的意圖。
第三賽道:醫療領域。微軟近年來持續發力 AI+ 醫療領域,如今高價收購 Nuance,也顯示微軟將高調搶占醫療服務市場。
當然,因微軟在行動網路浪潮失去先機,決心變革這十幾年裡,很多時候都是靠著有錢任性瘋狂豪賭,大把銀子最後也是打水漂。如諾基亞。
佈局未來:近幾年大舉投資 AI 醫療
微軟對 AI+ 醫療領域早就雄心勃勃,一直致力於將雲端服務、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行業深入融合。來看看近年微軟 AI+ 醫療的幾個戰略性大事件:
進軍健康可穿戴設備失敗
2014 年,微軟公布旗下首款可穿戴設備 Microsoft Band,並一起推出 Microsoft Health 雲端健康資訊管理服務應用,幫助用戶追蹤心率、步數、睡眠等健康數據。雖然 2019 年正式關閉,但也看作微軟開始涉足健康領域的一大嘗試。
▲ Microsoft Band。(Source:SparkFun Electronics, 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AI+ 醫療研究計劃與團隊的建立
2017 年,微軟宣布與匹茲堡醫療中心大學合作,開發名為 Healthcare NExT 的 AI 醫療計劃,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慧完成電子病歷數據輸入、AI 分診、輔助門診工作等,利用微軟 AI 和雲端技術優勢創新。
2018 年,微軟宣布成立「微軟醫療」(Microsoft Healthcare)新部門,挖來幾位醫療訊息技術領域的大手坐鎮,致力將醫療系統搬上雲端,實現超大規模雲端計算與醫療研究結合。
2020 年 1 月,微軟宣布為 AI for Good 計劃新增「AI for Health」的公益性項目,圍繞疾病診斷和治療、死亡率和壽命洞察、無法獲得足夠醫療服務的人群新溝通和會診方式等三方面。
正式發表醫療雲端平台
2020 年 5 月,微軟發表第一個專門針對特定行業的雲端計算解決方案微軟醫療雲端(Microsoft Cloud for Healthcare),專為醫療領域打造的雲端服務產品,旨在幫助醫生和醫療機構提供更好服務並使用高級數據分析技術。
這些重大戰略中,微軟也在全球與眾多醫療機構、技術公司合作,Nuance 也是其一。收購案前,Nuance 其實已與微軟合作兩年多。Nuance 和微軟 2019 年首次合作,主要是利用 Nuance 語音辨識、訊號增強、文件摘要等技術,幫助微軟實現智慧臨床管理。
微軟的醫療雲端平台,兩家公司合作進一步深入,微軟將 Nuance 的 Dragon Ambient eXperience(DAX)環境臨床解決方案直接嵌入 Microsoft Team 服務。如自動捕捉記錄醫生和病患對話,並透過 AI 語境分析和自動創建臨床紀錄等。
此次微軟「下血本」收購 Nuance,也認為是戰略性押注 AI+ 醫療領域。除了微軟,亞馬遜、Google、蘋果等也大力佈局健康領域,此次疫情期間,醫療雲端服務和 AI 醫療的重要性越發突顯,微軟如今大舉收購業界領軍企業,為的就是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