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不是一個人的事,由企業領航打造綠色影響力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台灣2025年推行碳費制度,台積電等企業需積極減碳,並推綠色轉型以達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然而企業雖透過 AI 技術推動 ESG 目標,但實際效果卻有差距。面對未來碳排放限制更加嚴格的趨勢,半導體產業是否會迎來技術瓶頸?台積電如何與其廣泛的供應鏈協同,確保整體綠色轉型呢?
在全球為氣候危機嚴峻的此刻,「永續發展」成了企業必須具備的核心競爭力。然而,要做到永續,僅靠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場從內到外的綠色革命。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減碳已成為各國政策及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台灣自 2025 年起實施碳費制度,產業減碳成必然趨勢。做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龍頭,台積電 2023 年合計排放 1,141.8 萬公噸 CO2e,是名副其實的碳排大戶之一。隨著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逐步逼近,台積電亦與供應鏈跟上淨零步伐,積極推動綠色轉型。
隨著全球對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關注日益增加,企業在 ESG 領域的表現成為衡量可持續發展與長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而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得企業在推動 ESG 目標擁有更多創新工具,更能精確分析預測最佳化相關策略,但實際落地的效果卻有明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