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首次直接量測一個潛在「衛星形成盤」化學與物理性質。這富含碳的盤面環繞系外行星 CT Cha b 周圍,距離地球約 625 光年。雖然韋伯資料未發現任何衛星,但這個盤面可能正是衛星誕生的工廠。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直擊衛星誕生地,或解開衛星形成祕密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4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韋伯望遠鏡直擊衛星誕生地,或解開衛星形成祕密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4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首次直接量測一個潛在「衛星形成盤」化學與物理性質。這富含碳的盤面環繞系外行星 CT Cha b 周圍,距離地球約 625 光年。雖然韋伯資料未發現任何衛星,但這個盤面可能正是衛星誕生的工廠。 繼續閱讀..
銀河系有「巨浪」波動,推動數千顆恆星位移數百光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3 日 14:51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萬物包括銀河系都非靜止不動,而是一直在旋轉搖晃,最近蓋亞衛星數據分析顯示,有股像「巨浪」的波動從銀河系中心向外蕩漾,導致數千顆恆星位移數百光年。 繼續閱讀..
「飢渴」流浪行星以破紀錄速度增長,每秒吞 60 億噸氣體塵埃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3 日 12:4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相較於恆星自發光發熱,行星環境應該相對安靜穩定,然而天文學家最近發現名為 Cha 1107-7626 的流浪行星胃口極大,表現出過去僅在恆星、棕矮星身上見過的行為,竟以每秒 60 億噸的速率吸積周遭氣體與塵埃。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發現最長中性氫氣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2 日 22:25 | 分類 天文 | edit |
來自國際電波天文學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Radio Astronomy Research,ICRAR)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座連接兩個矮星系龐大的中性氫氣橋,橫跨星系 NGC 4532 與 DDO 137之間,長度達 18.5 萬光年,距離地球約 5,300 萬光年。 繼續閱讀..
核心凝固之謎,新研究:碳才是地球內核形成關鍵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2 日 17:41 | 分類 天文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地球內核何時、如何形成?最新研究顯示,碳是地球內核形成關鍵成分,若沒有充足的碳,地球內核就無法凝固,也無法維持保護地球的全球性磁場。 繼續閱讀..
土衛二羽流找到新複雜有機物,生命潛力大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2 日 12:2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土衛二是顆表面被冰覆蓋、地下隱藏海洋的衛星,富含水分的羽狀物正從南極地區裂縫噴出,過去卡西尼號已從這些冰粒找到許多有機分子。最近對卡西尼號探測器數據的最新分析再發現,土衛二冰羽噴流含多種由氮、氧組成的複雜新有機分子,使這顆天體孕育生命的潛力大幅上升。 繼續閱讀..
月球演化過程高度不對稱,從裡到外都「一體兩面」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1 日 17:3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月球不只正面與背面「看起來」不同,連內部溫度、地質演化也展現明顯差異!分析嫦娥六號探測器數據的新研究發現,月球遠側(背面)地函溫度比近側低,進一步影響表面與地下構造,揭示月球形成演化過程不對稱性。 繼續閱讀..
人馬座 B2:銀河系最活躍的恆星搖籃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30 日 22: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NASA 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將目光投向銀河系中心附近的人馬座 B2 分子雲,這是銀河系中最龐大且最活躍的恆星形成區。最新觀測不僅揭示了大量大質量恆星與發光的宇宙塵埃,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細節,讓研究人員能夠更深入探究大質量恆星形成的謎團。
為何金星共軌小行星可能成為地球未來災難?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太陽下可能沒有新鮮事,但卻可能掩蓋即將來臨的威脅?近期一份由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但可能造成重大威脅的現象:一些與金星共享軌道的小行星,可能完全逃脫目前全世界的天文觀測活動。而且,這些尚未被觀測到的天體,可能在數千年內撞擊地球、摧毀大型城市。
太陽正在「醒來」!NASA 研究:2008 年關鍵逆轉,太陽活動告別歷史低潮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5 日 22:09 | 分類 天文 | edit |
NASA 的最新研究顯示,原本看似正走向歷史性低潮的太陽活動,在 2008 年出現了關鍵逆轉。自 2008 年以來太陽活動逐步增強。太陽活動具有明顯的約 11 年週期性波動,但在此之上還存在可持續數十年的長期變化。自 1980 年代起,活動度一路下降,至 2008 年達到有紀錄以來最弱,科學家當時原以為太陽將進入長期低活動期。 繼續閱讀..
NASA 宣布重大里程碑,已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達到 6,000 顆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5 日 15:06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從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至今僅 30 多年,NASA 近期宣布官方確認的太陽系外行星數量已達 6,000 顆,另有 8,000 多顆候選行星等待確認,代表人類探索太陽系外世界一大里程碑。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重大發現,土星大氣驚現神祕「暗珠鏈」與「星形圖樣」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4 日 21:57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利用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首次在土星電離層與平流層偵測到前所未見的暗珠鏈狀結構與不對稱星形圖樣。研究團隊表示,這是第一次利用近紅外線波段觀測土星極光與高層大氣,而結果完全出乎意料,意外發現了細緻的暗珠鏈與星形構造。這些跨越不同高度的大氣結構,可能彼此相關聯,甚至與雲層深處的六邊形風暴連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