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木星就沒有地球?解密太陽系形成的關鍵時刻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27 日 12:15 | 分類 天文 |
Tag Archives: 太陽
太陽演化判地球死刑?8 億年後氣溫飆升,高等生命恐將滅絕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23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科學家指出,地球生命的存續與太陽的演化密切相關。根據目前的科學共識,太陽將在約 50 億年後進入紅巨星階段,屆時地球可能會被吞沒,生命將無法存活。在此之前,地球的氣候將逐步變化,預計在 8 億到 16 億年後,地球的平均氣溫將顯著上升,導致光合作用失效,高等生命將滅絕。 繼續閱讀..
為何金星共軌小行星可能成為地球未來災難? |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9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太陽下可能沒有新鮮事,但卻可能掩蓋即將來臨的威脅?近期一份由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發現了一個鮮為人知但可能造成重大威脅的現象:一些與金星共享軌道的小行星,可能完全逃脫目前全世界的天文觀測活動。而且,這些尚未被觀測到的天體,可能在數千年內撞擊地球、摧毀大型城市。
太陽正在「醒來」!NASA 研究:2008 年關鍵逆轉,太陽活動告別歷史低潮 |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5 日 22:09 | 分類 天文 |
NASA 的最新研究顯示,原本看似正走向歷史性低潮的太陽活動,在 2008 年出現了關鍵逆轉。自 2008 年以來太陽活動逐步增強。太陽活動具有明顯的約 11 年週期性波動,但在此之上還存在可持續數十年的長期變化。自 1980 年代起,活動度一路下降,至 2008 年達到有紀錄以來最弱,科學家當時原以為太陽將進入長期低活動期。 繼續閱讀..
彗髮、彗尾全都拍到,星際彗星 3I/ATLAS 逼近太陽 |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09 日 21:41 | 分類 天文 |
天文學家近日利用位於智利的雙子座天文台南雙子望遠鏡(Gemini South)上的多目標光譜儀(GMOS),成功拍攝到星際彗星 3I/ATLAS 的最新彩色影像,清晰呈現出逐漸活躍的彗髮與彗尾結構。
太陽閃焰溫度比想像高 6.5 倍,科學家破解 50 年光譜線之謎 |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07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一項新研究指出,太陽閃焰中的粒子溫度可能比以往認知的高出 6.5 倍。這項研究為人類對於我們最近恆星的一個長達 50 年的謎團提供了出乎意料的解答。 繼續閱讀..
SolO 探測器化身太陽顯微鏡,揭開太陽高能電子不同起源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02 日 13:16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太陽是太陽系內最強粒子加速器,它將電子激發至接近光速拋向太空,讓太陽系淹沒在「太陽高能電子」中。最近研究人員利用太陽軌道載具(SolO)精確定位太陽高能電子來源,發現實際上存在 2 種不同路徑:一種與強烈太陽耀斑(太陽表面小區域爆炸)有關,另一種則與日冕巨量噴發(太陽大氣層大規模熱氣體噴發)有關。 繼續閱讀..
井上建太陽望遠鏡捕捉史上最清晰 X 級太陽耀斑,成像超小冕環尺度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8 日 12:23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利用世界最強大太陽望遠鏡,科學家拍下史上最高解析度 X 級太陽耀斑影像,並從日冕中成像迄今發現的最小磁環,解析細絲纖維狀電漿結構,顯示太陽磁場複雜性遠超以往認知,不僅刷新太陽研究紀錄,也可能大幅改善太空天氣預報能力。 繼續閱讀..
太陽 AI 望遠鏡 Surya 誕生,地磁風暴預測準確度大幅提升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1 日 11:4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天文 |
過去一年,地球遭遇了 20 年來最強的地磁風暴,這場風暴因其強度異常,導致極光出現於美國南部地區,這些地區通常無法觀賞到極光。這類風暴對能源供應商來說通常是一個頭痛的問題,1989 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就因太陽的等離子體噴發而停電長達 9 小時。然而,這次美國和加拿大的電力公司已經做了更好的準備,並未出現重大服務中斷。 繼續閱讀..
PUNCH 首度直擊太陽爆發影像 |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30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NASA 最新的太陽觀測任務 PUNCH 日前傳回首批影像,讓科學家大開眼界。
太陽軌道載具首對太陽南極成像!揭露太陽磁場正一團亂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2 日 17:5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許多飛行器與望遠鏡都在注視太陽,然而觀測視角多侷限於黃道面內,太陽兩極地區通常成為觀測盲點。直到太陽軌道載具(SolO)發射,走了一條與以往飛行器不同的高傾角軌道,最近成為首個從黃道平面外對太陽兩極進行成像的飛行器,提供太陽混亂磁場罕見視角。 繼續閱讀..
太陽風暴使 Starlink 衛星壽命縮短,大量加速墜毀 |
| 作者 Cindy A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1 日 11:00 | 分類 低軌衛星 , 自然科學 |
太陽正處於極度活躍期,其影響正明顯衝擊著 SpaceX 龐大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NASA 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NASA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與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研究團隊,在物理學家 Denny Oliveira 帶領下,分析了 523 顆自 2020 年至 2024 年間墜落地球的星鏈衛星數據,發現墜落現象與太陽活動高峰呈現直接相關性。 繼續閱讀..
地磁風暴來襲南北半球現極光,絢爛色彩渲染天空 |
| 作者 中央社|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2 日 10:15 | 分類 自然科學 |
地磁風暴警報聽起來不像好事,卻是壯麗極光出現的成因,澳洲南部某些地區近日已出現南極光,色彩繽紛光芒照亮天空。而 1 日起至 2 日,美國境內 27 個州也可能看得見北極光。 繼續閱讀..
只要有太陽,月球就有水,新實驗顯示太陽風助月球形成水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25 日 13:2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月球上的水來自哪裡?有些科學家相信太陽風是關鍵,當構成太陽風的氫原子轟擊主要由二氧化矽組成的月球表面,氧原子有時會被釋放與氫結合,某些情況下產生水。過去這個假設沒人試圖複製以證明可行性,直到最近,NASA 科學家首度帶來該過程第一個實驗證據。 繼續閱讀..
太陽風頻繁擠壓木星磁場,引爆高溫熱浪 |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4 日 21:56 | 分類 天文 |
太陽與行星磁場的拔河比賽,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對太陽活動的反應比科學家預期的還活躍。木星反應更有趣,每月會遭遇數次太陽風猛烈衝擊,壓縮磁層,形成溫度超過 500°C 的巨大高溫區域。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