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四公投議題紛擾不休,但您了解台灣的用電狀況嗎?事實上,能源局網站上有許多統計資料,這篇文章花了點時間整理這些公開數據,讓大家了解台灣的電力用到哪裡去了。
一般來說,「能源消費」有幾種主要品項:電力、石油與瓦斯,大體而言,這些能源各有較專注的使用領域─石油多用在車輛與飛航設備,瓦斯則用來作為燃料,而電力則是日常生活、工廠設備運作的主要動能來源,在 2011 年占了整體能源消費結構中的 49.79%,共有 2,422.7 億度電。
能源統計資料中,通常分為工業、住宅、服務業、運輸與發電自用這些不同的「部門」,以 2012 年的資料來看,工業約占 52%,服務業與住宅使用都在 18% 上下。2012 年總用電量 2,414.8 億度,以當年年底台灣人口數(23,315,822)來計算,這一年人均年用電 10,357 度電,每人每日使用 28 度電,但根據過去非營利家戶用電的資料來看,一般民眾大約居家的實際日用電量僅在 4-5 度,其他的 23 度電力都是工業、服務業用掉的。
與前一年相較,2012 年微幅減少 7.9 億度電,原因不外乎是電費調漲,以及國際經濟情勢低迷。令人驚訝的是,住宅部門這一年減少了 11 億度用電,相當於每人一年省下 47 度電,同年工業部門「只」成長了 6 億度的用電。然而再往前一年推算,住宅部門增加了 10 億度,工業部門增加 36 億度電。
接下來,拉長時間,來看看10 年的用電趨勢。這十年有幾個值得紀念的時刻:
- 2003 年,恰好十年前,台灣每年電力消費甫突破 2,000 億度。
- 2004 年,工業用電占總用電量甫突破 50%,往後一直都沒有「失守」。
- 2007 年 1 月初高鐵正式通車,爾後高雄與台北捷運的通車路線每年增加,使得運輸用電穩定增長。
- 由於金融海嘯影響,使得 2008、2009 與 2012 年都與前一年用電要少,呈現負成長的狀況。
以最近 10 年來計算,台灣每年用電量平均增加 41 億度(註二),其中,工業用電每年增加 30 億度電。若依照此趨勢,每五年就會增加一座核四廠發的電(核四廠年發電量約 200 億度) 。因此,如果不趕緊提高用電效率與節約能源,抑制用電量無量成長,不管蓋幾座核電廠、擴增火力電廠、加裝太陽能板,都無法持續餵飽用電怪獸的大胃口。而這才是讓台灣面對缺電風險的根本原因。
【註】
一、 以上資料來源均來自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月報 (2013 年 4 月 10 日更新之資料)。
二、近 3-5 年來,台灣每年平均電力消費的增加度數確實穩定減少,然而時值金融風暴影響期間,此數據趨勢難免失真,與未來實際用電需求仍會有差距,因此本文以 10 年平均增幅來做舉例。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延伸閱讀】
- 《用電零成長? 能源局:短期做不到》8-Apr-2013 台灣醒報
- 《電力零成長評估機制-用電需求零成長議題專家諮詢研商會議》工研院、經濟部能源局 21-Sep-2012 行政院
- 《如果政府積極推動節約用電,以「電力零成長」為目標,是不是就不需要核四?》行政院 Apr-2013,核能議題問答集
- 《環境前線:當能源需求變成災難》趙家緯 25-Feb-2013 台灣立報
相關報導: